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仅仅关注校内学业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应当适当地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如以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化程度。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最终是要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步入社会后的表现。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深入地掌握昆明市本科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从大学生的角度讨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方面的影响,进而为昆明市本科院校更好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探讨高等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步入社会,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本研究首先掌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一些基本状况,进而探讨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作用的自我评价,具体是针对大学生社会化不同内容进行的评价,最后探讨了不同类型大学生参与社实践的差异,和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作用的自我评价。本研究以美国高校学生发展理论为指导,突出大学生主体对社会实践作用的发言权,摒弃旁观者以间接经验和思辨研究来论述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调查研究他们通过社会实践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社会化方面发展的影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昆明市本科院校学生参与社会兼职类型与志愿服务类型社会实践的人数多,大学生参与专业实习与调查研究类社会实践的人数少。大学生获取不同社会实践类型信息的渠道多样。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动机不同,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动机主要不是提高自己的社会化水平,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对社会实践作用的研究,具体是从大学生社会化内容展开的。大学生在自我完善与提高维度受到的影响最强,其次是适应社会生活维度;在劳动技能社会化维度受到的影响最弱,其次是学习社会角色维度,说明大学生在不同社会化维度受到的影响强弱不同。对不同类型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差异比较研究显示:不同年级、兴趣、院校和家庭成员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存在差异,具有显著性。具体是:三个年级大学生在参与专业实习类型社会实践存在差异;不同院校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类型社会实践存在差异;不同兴趣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兼职活动存在差异;不同家庭成员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兼职活动存在差异;不同家庭成员大学生在参与调查研究类型的社会实践存在差异。对不同类型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作用自我评价的差异比较研究发现:不同院校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他们社会行为方面的影响有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维度的影响有差异;不同兴趣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化程度四大维度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个性、性别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化程度两大维度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年级、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成员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他们劳动技能社会化的影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