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随着国家住房制度的改革的热潮,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上海试点。在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中国色彩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其最大的目的在于转变住房分配体制,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广大职工的购房需求,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近年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工作效果显著,然而公积金的个人贷款的申请、提取却由于受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房价物价、职工工资、购房意愿、管理中心贷款管理态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放增速较缓,各地公积金的缴存余额增长明显,资金使用率低下,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资金的增值收益甚至低于通货膨胀,造成公积金的贬值,严重侵害广大缴存者的利益。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项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制度,其有效运作有利于促进帕累托最优,通过研究沉淀住房公积金的资金规模及投资结构,对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盘活沉淀住房公积金的角度出发,立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职能视角,在考虑到沉淀资金运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前提下,运用组合投资理论明确其债权或其他参与方式期望目标对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的基本要求,以提高资金的收益率以实现公积金的保值增值。文章首先回顾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提出的背景,在介绍目前国际住房金融市场的主要模式的基础上,主要探讨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运行情况,以及国内文献对于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在明确我国公积金制度的运行机制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对住房公积金投资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分析,主要围绕政府政策支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职能、回归住房公积金制度本质三个视角进行探讨,并资金回款、对个贷的“挤出效应”两方面探讨投资过程中存在风险。然后对沉淀住房公积金投资组合的理论进行剖析,均值—方差模型最为最早的组合投资模型,被广泛用于探讨资产组合优化问题。此后,随着金融风险度量方法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和丰富,VaR被认为一种简便、易于度量风险的方法,在金融行业中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本文通过建立均值-VaR模型实证研究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将住房公积金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以及保障房建设的投资结构与投资比例。文章在搜集2004年-2013年银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3年期、5年期国债利率和保障房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并应用旋转算法和Lingo全局最优对试点城市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金融产品的最优投资规模进行组合选择,确定公积金在不同产品的最优投资规模和比例,为试点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盘活沉淀住房公积金,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并用Matlab二次规划检验投资比例科学性和精确性,再对比厦门沉淀住房公积金投资前后的风险、增值收益情况,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得到均值-VaR模型有利于优化沉淀公积金投资结果的结论。最后文章根据实证结果进行总结,确定了最优投资比例,并尝试探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转型问题。基于目前国家对住房公积金法律制定的不全面,公积金增值收益权属不明的情况,文章从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增值收益权属定位、完善监管机制、风险控制的策略四方面对沉淀资金的投资进行风险预警和防范,以优化沉淀资金投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