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对农业用地转换用途的需求不断增强,由此导致了大量失地农民的产生。在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的大背景下,城市与乡村界限分明。被动征地致使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交往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他们毫无准备地进入城市,对自己的角色产生了“不确定感”,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一部分人甚至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这一群体的数量日渐庞大,他们是否能真正认同自己的市民角色,真正地适应城市生活,对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当前围绕失地农民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且极具意义的。本文在研究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现实需要出发,引入角色认同、社会支持、自尊三个变量,以一个新的视角深化失地农民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常熟市1000名失地农民(收回且有效的问卷722份)实施问卷调查,进行个案访谈人次22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常熟失地农民在角色认同变量的“角色认知”、“角色体验”和“角色行为”三维度上得分均稍高于临界值,结合个案访谈可知,他们在自我角色上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确定感”,尚处于角色过渡期,还未从认知、体验与行为上完成向市民角色的转换。(2)整体而言,常熟失地农民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评价与体验相对良好。(3)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征地时间与收入变化的失地农民在角色认同、社会支持、自尊变量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4)角色认同、社会支持与自尊之间表现为显著的两两正相关,且角色认同在社会支持与自尊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社会支持既能直接影响自尊,又能通过提升个体角色认同水平带来更高的整体自尊。研究表明,常熟失地农民在角色认同上仍存在“不确定性”,且其中一部分人自尊水平相对较低,要加速其市民角色认同,增强自我价值感知,给予更大力度、更具针对性的社会支持至关重要。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市民角色认同、社会支持与自尊同时引入,在更全面展示这一群体现状的同时,使三者纳入到同一个理论模型之中,进一步明确了相互作用的机制,为促进失地农民角色认同,提升其整体自尊水平,提供了方向与路径,也为丰富国内角色认同理论作出了有益探索,有效地实现了理论意义与实践应用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