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功能区划分是指依据县域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将县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具有特定功能类型的空间单元的过程。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概念,并从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逐步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划反映的是国家和省级层面对国土空间的宏观调控,而县域功能区划分是微观的,具体的,能够反映县域国土空间的基本情况。因此,县域功能区划分是主体功能区划在县域空间的细化、具体化。
本文在县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成果基础上,运用相关研究理论和GIS技术方法,结合研究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以及资源条件,对其进行功能区划分研究。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1)主要对县域功能区划分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2)从众多功能区划的相关理论中挑选了适合县域功能区划分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和区域空间发展均衡理论构成了县域功能区划分的理论基础。
(3)从县域功能区划分的概念的角度,对县域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并介绍了县域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及其四种基本特征。
(4)主要阐述了县域功能区划分的目标、任务及其基本方法,基本方法包括空间尺度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因子的赋值与量化、评价指标的叠置、功能类型的判别和功能区的空间聚类。
(5)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其划分了生态保护区、农牧业建设区和城镇和工业经济区等三大功能区,并确定了功能类型和发展方向。
(6)主要对论文的基本工作和获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对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