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银鲫相似,彭泽鲫是行天然雌核发育的两性型种群。复合鲫是其异精雌核发育子代中明显具有父本特征的少数个体,如吻长,背部隆起和体侧鳞片等。 本论文通过对复合鲫的早期发育观察、胚胎发育时期四种同工酶(苹果酸酶ME、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型分析以及与其父母本尖鳍鲤和彭泽鲫的DNA含量测定,研究探讨了其生殖方式、遗传背景和可能的产生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1) 父本种(尖鳍鲤)和母本种(彭泽鲫)精子激发复合鲫卵子所得的两种胚胎,在发育过程,各时期主要特征和积温等方面不存在差异,而与正常异育彭泽鲫的胚胎发育明显不同;(2) 四种同工酶的表达图谱在两种胚胎之间也完全相同,只是酯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表达强度上有些差别;(3) 彭泽鲫的平均DNA含量为尖鳍鲤的1.57倍,符合彭泽鲫为三倍体的倍性关系;而复合鲫的DNA含量明显多于彭泽鲫,多数个体超过或接近四倍体DNA含量,少数与之相差较大。 以上结果表明:(1) 复合鲫遗传了其母本彭泽鲫的雌核发育特性;(2) 不同精子对复合鲫的胚胎发育过程基本没有影响,两种同工酶(EST和SOD)表达强度的差异不能作为影响发育的有效依据;(3) 复合鲫DNA含量结果说明:彭泽鲫的少数卵子可能与父本部分甚至全部染色体发生了两性融合,兼具雌核发育和两性融合的功能;(4) 根据复合鲫与四倍体DNA含量的差别程度以及鲤科鱼类DNA含量变异较大的事实,推测接近或超过的个体可能为复合四倍体异育彭泽鲫,明显小于四倍体DNA含量的个体可能为非整倍体;(5) 复合鲫之间的DNA含量差异,可能说明彭泽鲫的少数卵子结合父本染色体的能力是有差别的,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复合鲫对于研究雌核发育鱼类特别是两性型雌核发育鱼类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鱼类雌核发育生殖机制的良好材料,而且在育种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