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具有自我面孔识别优势,即个体对自我面孔的反应速度快于对他人面孔的反应速度。个体在面孔识别中的这种自我优势效应在外显和内隐的面孔识别任务中都有所体现。研究者提出了内隐联想理论(IPA)来解释自我面孔加工优势,认为自我面孔的出现及与之伴随的自我意识会激发自我概念的积极属性,使个体表现出加工自我相关信息的优势。通过自我概念威胁(SCT)可以阻碍个体对自我的内隐积极联想,进一步削弱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自我维护评价(SEM)模型认为社会威胁同样会影响其自我概念的积极属性,自我信息与重要他人信息的对比会降低个体的自我评价,当重要他人信息作为高社会威胁与自我信息同时出现时,自我评价的降低会影响个体对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进而削弱了个体的自我面孔识别优势。这种效应在内隐的面孔识别任务中发现,但外显任务中的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是否会受到威胁信息的影响还未可知。另外,对于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个体,其自我概念不仅包括个体自我,同时还包括与重要他人概念有关的关系自我。中国个体普遍采用“互依型自我”来建构自我概念,认为重要他人或所属群体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这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自我概念的建构模式,需要更多实证研究进行佐证,证实自我概念中确实包含重要他人。本研究旨在探讨威胁重要他人的概念是否会与威胁自我概念一样,造成个体的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削弱。研究一采用外显的面孔识别任务,探讨当重要他人的概念受到威胁后,个体的面孔识别优势在外显任务中是否会被削弱;研究二进一步检验威胁重要他人概念后,个体在内隐的面孔识别任务中其自我优势是否会被削弱,以及这一自我优势的削弱是否受到威胁信息的影响:研究三采用IAT内隐联想测验,考察威胁重要他人概念对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削弱,是否符合IPA理论,即通过阻碍个体对自我的内隐积极联想进一步削弱了个体的面孔识别优势。研究一包含一个实验,在接受重要他人概念威胁启动或无威胁性启动后,采用外显的面孔识别范式,要求被试对所呈现的面孔进行身份识别,判断面孔是属于自己的、母亲的或是陌生人的。结果发现,不管是在重要他人概念威胁启动条件还是在无威胁性启动条件后,自我面孔的识别优势都依然存在。被试在进行外显的面孔识别任务时,重要他人概念威胁并没有削弱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研究二包含三个实验,要求被试在接受启动条件(重要他人概念威胁启动或非威胁性启动)后,分别对自我面孔和重要他人(母亲)面孔、自我面孔和重要他人(朋友)面孔、自我面孔和陌生人面孔进行朝向判断,结果发现非威胁性启动后,不管自我面孔是与重要或非重要他人的面孔相对比,自我面孔的优势效应依然存在。在重要他人概念威胁启动后,实验结果出现了分离,在重要他人面孔作为威胁性信息与自我面孔同时出现时,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受到削弱;而陌生人面孔与自我面孔进行对比时,识别自我面孔的优势效应依旧存在。使用消极人格特质词对个体的重要他人进行负性评价,加强了自我概念中重要他人与消极信息的联结,从而削弱了个体对自我概念的积极联想。而在随后的面孔识别任务中,重要他人面孔作为威胁信息的出现,使得个体对自我与重要他人的信息进行对比,又进一步降低了个体对自我的积极评价,表现出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消失。与研究一结果的不同也表明,内隐任务与外显任务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内部机制,个体对自我的积极联想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生在无意识状态下,而外显范式所测量的范围多集中于有意识的认知行为方面。研究三采用内隐联想测验,验证对重要他人概念的威胁是否真正影响了个体对自我的积极联想。要求被试在接受重要他人概念威胁或无威胁启动条件后,完成内隐联想测验,内隐联想测验包括两种任务类型,相容任务(自我+积极,他人+消极)和不相容任务(自我+消极,他人+积极)。结果发现威胁重要他人概念后,个体对相容任务的反应速度显著降低,而对不相容任务则没有影响。个体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这种积极的内隐联想倾向,在接受重要他人概念威胁之后被削弱,进一步证明了威胁重要他人概念会影响个体的自我内隐积极联想。研究结果表明:重要他人概念威胁同样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加上威胁性信息(重要他人信息)的出现共同削弱自我面孔识别优势;但这一威胁只影响了内隐任务中的优势,对外显任务中的自我优势则没有影响;而且,重要他人概念威胁是通过影响个体对自我的内隐积极联想,进而削弱个体对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削弱。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首先,理论上,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将重要他人纳入自我概念的范畴中,从个体对自我的内隐积极联想理论入手,讨论当重要他人的概念受到威胁时,个体的自我概念是否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个体的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第二,方法上,不仅采用与以往实验相同的内隐面孔识别任务,还加入了对面孔识别的外显层面的探讨。第三,应用上,重要他人在个体自我中的融入对自我概念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的理解自我的组成结构,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提升重要他人概念的方法来侧面加强对自我概念的积极联想,从而提升个体的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