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返回抑制是选择性注意中的一种重要抑制现象,是指对先前注意过的位置再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滞后现象。它有助于注意脱离先前的注意位置转向新的位置,提高注意在视觉空间中搜索的速度和效率,优化对视觉环境的选择性注意,反映了人类注意的灵活性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返回抑制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了解返回抑制的本质;在教学实践中,对鉴别学习障碍儿童、提高学障儿童注意的灵活性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设计了两个眼动实验试图考察不同任务难度对学习障碍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四年级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为被试,依据线索提示效度位置设置了两种线索有效性水平、三种线索—目标时间间隔水平,考察在不同的时间间隔上,不同任务难度对学习障碍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仪器为EYELINKⅡ型眼动仪,实验材料采用EB软件编程后在眼动仪上运行,眼动仪自动记录被试的反应时,首次眼跳幅度和首次眼跳潜伏期。实验一考察简单觉察任务对学习障碍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学习障碍儿童在简单的觉察任务中,能出现返回抑制效应。但在出现的时程上远长于正常儿童。在反应时和返回抑制量上,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差异显著。在线索化条件下,学习障碍儿童的反应时明显的长于正常儿童,在非线索化条件下,学习障碍儿童的反应时也明显的长于正常儿童,且差异显著。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在首次眼跳幅度指标上差异显著,在首次眼跳潜伏期上差异不显著。实验二考察辨别任务对学习障碍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反应时和返回抑制量上差异显著。说明学障儿童在分配认知资源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比正常儿童弱。学习障碍儿童在线索化和非线索化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显著。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学障儿童在较短的线索—目标间隔(SOA)下很难产生返回抑制效应,当SOA较长时学习障碍儿童方能产生返回抑制效应。在首次眼跳幅度上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差异不显著,在首次眼跳潜伏期上学障儿童和正常儿童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在不同任务返回抑制效应的差异和注意缺陷有关。学习障碍儿童存在注意灵活性不足,主要是由于不能有效利用提示信息和缺乏较好的注意策略。本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对学习障碍儿童注意缺陷的理解,有助于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干预训练,最终促进学习障碍儿童注意灵活性能力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