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尽管如此,普遍存在的紫外线仍然能够穿透表皮而对人体造成损伤,如:红斑、免疫抑制、黑素生成及癌症等。紫外线可以分为三个波段:UVA(320-400nm)、IWB(280-320nm)和UVC(200-280nm)。其中UVB是对皮肤的危害最大。本论文对中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及其防护做了一定的探索性研究。首先,在损伤方面,研究了不同光谱能量分布的UVB对皮肤组织及其细胞的损伤情况。其次,在UVB防护方面,我们对红色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g diode,LED)的光保护作用做了初步的探索,并对这种光保护作用的机制做了一定的理论探讨。
本文首先从组织水平研究了UVB对小鼠皮肤的影响。UVB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皮肤病治疗当中。已有研究证明,窄谱UVB(narrowband UVB,NB-UVB,311-313nm)比宽谱UVB(broadband UVB,BB-UVB,280-320nm)具有更好的疗效。但是NB-UVB的安全性却一直存在着争议。实验首次将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引入评估这两种光源对皮肤的损伤程度。OCT是一种新颖的、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技术,它能够对活体组织进行实时无损的检测,不需要将组织分离下来就可以得到它的剖面图像。BALB/c小鼠被用作实验模型。首先对小鼠背部皮肤进行UVB红斑测试,得到BB-UVB与NB-UVB的最小红斑剂量(minimal erythema dose,MED),以保证二者在同样的生物剂量水平上比较;然后对小鼠皮肤分别施以逐渐递增的剂量(1MED,3MEDs及5MEDs)。48h后对所照射部位进行OCT检测,3MEDs组小鼠连续观察10天以分析小鼠皮肤的损伤消退情况。获得的OCT图像用image J及origin转化成定量数据。四种参数:皮肤厚度、角质层厚度、进入信号的打断程度及真皮的相关系数(μ值)被用于分析。比较结果得出,在低剂量及中等剂量(1MED及3MEDs)时,BB-UVB与NB-UVB对小鼠皮肤的损伤是一致的,然而,当剂量增大至5MEDs时,可以发现,NB-UVB对皮肤的损伤大大强于BB-UVB。另外,3MEDs组小鼠中,NB-UVB照射组的皮肤损伤持续时间要大大长于BB-UVB(P=0.004)。综上所述,NB-UVB对皮肤组织的伤害要比BB-UVB大,因此,在使用NB-UVB用于皮肤病光疗前一定要做好优化措施。
再次,在细胞水平上,采用HaCaT细胞作为模型,研究了这两种光源对表皮细胞的损伤。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发现HaCaT细胞的存活曲线符合反“S”型;对细胞的存活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存活曲线符合多靶一次击中模型(拟合相关系数均高于0.95)。NB-UVB与BB-UVB相比较,HaCaT细胞对BB-UVB的敏感性远高于NB-UVB,这两种光源的平均致死剂量比例达到46.9:1(NB-UVB:BB-UVB)。
最后,引入红色LED作为一种新颖的紫外线防护剂,对其光保护效应做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用中心波长为625nm的LED以2.4 J/c㎡的剂量预先处理HaCaT。细胞,24h后再对细胞施以UVB辐射,MTT法检测发现,用LED预先处理过的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0.001)。通过理论分析,红色LED的这种光保护效应很可能是一种适应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