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语篇分析又称批评话语分析,传承了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思想,揭示语言与意识形态、权势和社会语境的关系,通过分析语篇中暗含的意识形态,揭露其中存在的歧视、偏见和支配现象。其研究的焦点是语篇与社会文化之间暗藏的权势关系和不平等,并因其在语言学、社会学、新闻学、认知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广受瞩目。批评学家认为语言与社会是一种内在的辩证关系。新闻语篇,尤其是政治新闻报道,是在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产生的。本文从批评语篇分析的视角对《纽约时报》关于利比亚前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之死的四篇新闻报道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政治新闻语篇的批评分析揭露其隐匿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本文运用费尔克劳夫的三维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费尔克劳夫认为文本、互动和语境是语篇的三个基本要素,将语篇看作是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批评语篇分析的三个阶段:描述、阐释和解释。在文本层面,主要以及物性系统为分析工具来描述和考察语篇的语言特征。在话语实践层面,通过对转述引语的来源及转述方式的分析来阐释新闻报道的生成、分布和消费过程。在社会实践层面,分析影响新闻语篇构建的社会语境,进而解释报道背后的深层原因,揭示新闻语篇中暗藏的意识形态。分析展示了美国政府和利比亚政府之间不平等的权势关系,揭示了主流媒体如何利用报道来传播政府的意识形态观念,阐明了语言的社会实践功能在国家控制民众政治思想的有效性。研究证明,新闻媒体的报道并不是完全客观公正的,其内容和形式一定会受到它所处的意识形态的影响。《纽约时报》对卡扎菲死亡新闻的报道亦是在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报道者巧妙地将西方价值评判标准植入读者头脑当中,竭力倡导所谓的民主法制,打着支持利比亚革命的旗号,将推翻卡扎菲政权美化成利比亚人民自己的选择。通过分析阐释,我们证实了批评语篇分析在研究语言与意识形态关系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加强国际交流,增强媒体影响力以便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的必要性。此外,希望本研究能有助于人们提高批判阅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