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胰腺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大多数的胰腺癌病人出现症状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其死亡率位居肿瘤的第四位,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不超过5%,但早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却非常好,术后5年生存率最多可达100%。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低,目前医学界尚缺乏较为特异的胰腺癌早期筛查手段,传统的辅助检查,如增强CT/MRI,血清标记物CA19-9、CA242、CEA、AFP及K-ras突变等并不能在早期诊断中起到很大作用,因此早期诊断十分困难。95%以上的胰腺癌患者在明确诊断时肿瘤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及改善远期预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寻找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成为当今研究的一大热点。近年来,人们在研究中发现,microRNAs(miRNAs)是稳定存在于外周血中一种候选的肿瘤标志物,同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含有约18~22个核苷酸。miRNAs常以碱基对相互原则与靶信使RNA(mRNA)的3’端的非翻译区完全或不完全配对,降解靶信使RNA或抑制其表达而阻遏其转录后翻译。对组织分化、细胞分化、凋亡等正常的生理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许多研究证实了miRNAs与胰腺肿瘤发生的相关性,并且发现不同阶段的肿瘤,miRNAs的表达有显著差异。miRNAs表达的组织特异性,是其成为诊断性生物标志物的前提。同时,miRNAs在血浆、胰液、粪便等多处稳定存在,因此miRNAs有可能成为一种稳定、灵敏的胰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目的:在胰腺癌中,寻找具有潜在早期诊断价值的外周血特异性miRNAs,探索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相关的miRNAs水平的动态变化。探索miRNAs对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1.通过化学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lbenzanthraene,DMBA)胰腺原位包埋诱导建立SD大鼠胰腺癌动物模型。2.利用Taqman miRNA芯片对胰腺癌大鼠动物建模过程中的各时间点的胰腺组织进行检测,初步筛选其差异表达microRNA。3.应用STC(Series Test of Cluster)工具对差异表达microRNA进行时间趋势显著性分析,筛选得到显著性的miRNA表达趋势。4.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TargetScan软件确定microRNAs所对应的靶基因,确定与肿瘤相关的靶基因。5.对筛选出的有意义的miRNA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采用5mg剂量的二甲基苯并蒽(DMBA)直接置入胰腺被膜下,成功诱导大鼠胰腺癌发生,成癌率高,非实验性意外死亡率低。DMBA实验组术后2周癌发生率为37.5%(6/16),并伴有3例中级别Pan IN;术后1个月癌发生率达到76.5%(13/17)。2. miRNA芯片技术对比检测正常胰腺、DMBA实验组2周和1月组间miRNA总体表达水平的改变情况。利用倍数法筛选出入鼠同源差异表达的miRNA,2周和1月的胰腺组织中均筛选出20条,2周和1月外周血中分别筛选出27条和14条。3.利用STC对miRNA表达趋势进行分析,一共得到16中表达趋势,根据P-value判断有显著性差异的趋势,并找到各趋势所对应的miRNA,最终得到组织中35条有意义的miRNAs,血中12条有意义的miRNAs。4.利用TargetScan软件对所筛选出的miRNA进行靶基因分析,寻找到肿瘤相关的靶基因。5.用real-time PCR的方法对筛选出的5条肿瘤相关的miRNA进行了验证。结论:1.成功诱导建立胰腺癌演进动物模型,为胰腺癌发生发展研究奠定基础。2.初步建立早期胰腺癌miRNAs表达谱。3. miRNA有可能成为诊断早期胰腺癌血清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具有潜在的早期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