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伪译研究视角解读《第三只眼睛看中国》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issonegou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翻译史上,伪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从延绵几朝的佛经翻译到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再到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翻译,伪译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几次翻译高潮中并不鲜见。从广义上来讲,伪译就是非翻译作品伪装成译作进入世人视野的一种行为。就作品本身而言,伪译往往实质上都是托名为译者的作者的原创(或至少是部分原创)。伪译最直接的代价是其作者对自己的创造性工作的否定和扼杀,以换取某种特定目的的实现。伪译作者的动机引人深思,其中参杂了复杂的个人、社会和文化等各种因素。伪译作品到底算不算翻译,应不应该纳入翻译研究的领域,是一直以来争论不止的话题。本文认为,伪译作品不是翻译,而是创作,但是由于伪译作品在创作时遵循当时社会的某些翻译标准,在卸去面具之前一直被当作翻译作品来传播、理解,并且伪译的产生与翻译在主体文化中的地位密不可分,伪译应当纳入翻译研究的范畴。《第三只眼睛看中国》是作者王山出版于1993年的一本伪译作品,曾经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强烈反响。本文试图通过从伪译的视角,分析这部作品创作的动机、各种伪译手段的运用、作品的传播及其与主体文化的互动,为伪译研究提供一点思路。本文的主体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为理论综述,主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伪译研究的现状,论证了伪译研究应成为翻译研究课题之一的原因,以及翻译与创作之间的联系;第二章针对当前伪译研究不足的现状,系统梳理了伪译的理论、功能、分类和命运,详细解释了何为伪译这一问题;第三章为案例分析,追踪《第三只眼睛看中国》这本伪译作品的出版和流传的过程,结合一、二章的理论,分析其采用伪译策略的原因、伪译的手段策略以及最终身份被揭露的原因。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重申伪译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正确位置,并且表达了希望更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愿望。
其他文献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与译学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影响着译者的翻译行为,社会性别在翻译中扮演着其特有的角色。女性主义译者的性别意识和女
分析了液压挖掘机组成、工作原理及液压驱动系统。采用基于DSP芯片的控制系统和模糊自整定PID算法,实现了挖掘机工作装置自动控制。该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良好的操
互联网是社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标志,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阅读新闻这一日常活动的形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网络新闻正在逐步取代纸质新闻,使阅读变得更加快捷。然而,受到
对基层医院护理质量和护理质量管理进行总结。认为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间接反映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当今,我国的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纠纷时常发生,主要是因为医生和病人的交流存在问题。我国医学界的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主要是关于医患关系和
近二十年来,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新一轮的创业热潮。作为科技成果商业化的重要途径,技术创业的关键在于完成从技术创新到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的飞跃。创业
在多媒体教学技术逐渐推广应用的今天,许多教师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板书,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课堂板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文化的共性使得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又对人们的沟通形成了障碍。翻译,无疑是实现各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桥梁,如何正确处理由于
隐喻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它的研究源远流长,从Aristotle至今2000多年来一直是国外学术研究的常青树。莱可夫(1980)认为隐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
本文尝试运用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符号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汉语网络语言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主要对网络语言符号的类型、产生条件、构成方式及其特征进行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