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利政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不仅影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的实现,而且影响到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和内部筹资水平,进而影响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可以说是企业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的逻辑延续。股利政策理论体系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MM股利无关理论的提出,经学者们的不断完善,又发展形成了以“一鸟在手”理论、信息效应理论等为核心的股利相关理论。然而,很多实证研究渐渐证明,实务与经典的股利理论并不相符,市场中的一些非理性现象用原有的理论也无法解释。于是财务学家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改变了传统财务理论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崛起,财务学家们也开始关注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来研究股利政策的制定问题,并试图运用行为理论来解释经典财务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门全新学科——行为财务理论。本文即是基于行为财务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非理性现象做出一个全新角度的分析。文章首先从行为财务理论的原理入手,介绍了行为财务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模型,以及股利政策相关理论;继而探讨了行为财务理论在股利分配政策中的应用,并着重介绍其两个主要模型:投合理论及Lintner模型。而后结合相关数据,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指出国内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中的非理性行为,从而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非理性行为并分析了非理性产生的原因。文章的实证研究部分分为三个层次:首先验证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是否存在非理性因素,接下来,结合行为股利理论中的经典模型——投合理论模型进一步探讨产生这些非理性现象的原因,最后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结论。然后,文章根据实证研究部分得出的结论,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非理性股利政策做出思考,分析了非理性股利政策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全方位阐述了导致非理性股利政策的原因;最后,结合投合理论相关观点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当然,行为财务理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方面还不完善,理论体系也没有完整的建立,许多模型也有待改进,有一些现象认为得到合理解释。因此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