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外科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临床表现为胃肠蠕动消失、肠鸣音消失、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胀满等,可影响患者消化吸收功能,不利于术后伤口愈合。若胃肠功能长时间得不到明显改善,则可出现因腹部膨胀导致术后伤口裂开或引起膈肌上移压迫胸廓而出现呼吸困难,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早期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进行有效干预,对患者术后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本文通过研究针刺靳三针穴组之“足三针”对结肠吻合术后大鼠胃肠动力的调节,结肠组织中c-kit蛋白及iNOS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调节机制。 方法: 本实验通过采用结肠吻合术制作SD大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模型。造模方法为: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后,于下腹部沿正中线做一长约2cm切口,找到盲肠后沿结肠方向下2cm处,横向切断结肠后进行原位缝合,采用连续缝合方法缝合腹膜及肌层,再用间断缝合法缝合腹部皮肤。本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针刺,连续针刺10天;模型组只进行造模手术无针刺干预;空白组为不进行任何处理。针刺组与模型组在疗程结束后,灌胃注射墨水1ml/只大鼠,30分钟后处死,测量墨水推进总长度长度除以小肠总长度,测出小肠推进率。取吻合口处结肠组织1cm长,采用免疫印迹法测c-kit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iNOS阳性细胞的表达。 结果: (1)排便质量:模型组排便质量低于针刺组、空白组(P<0.01),针刺组与空白组比较无差异(P>0.05) (2)小肠推进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针刺组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c-kit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与空白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 (4)iNOS免疫组化结果:正常组均低于模型组及针刺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针刺可以有效改善肠吻合术后大鼠胃肠动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2.(1)肠吻合术可使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表达c-kit蛋白减少,从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2)针刺可以有效的促进c-kit蛋白的表达恢复 3.针刺促进cajal细胞的c-kit表达恢复可能与其抑制修复微环境中iNOS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