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和调查法,首先用文献分析法,分析环境道德的内容以及内部的相互关系,然后根据此设立假设,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六部分:环境道德知识、环境道德态度、环境道德观察与评价、环境道德行为、环境教育活动参与以及学生的基本信息六个方面。问卷回收之后,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小学、初中、高中生的环境道德评价值,在环境知识方面,随着年级的上升环境知识不断提高。在环境态度、环境预期行为和环境教育参与方面,随着年级的上升则相应的逐渐递减。环境道德的总体评价顺序是小学生得分最高,初中生居中,高中生得分最低。将所得的分数分级的话,小学生的环境道德总体评价是“良”,初中、高中生的环境道德总体评价是“中”。
(2)小学生的环境道德评价中,环境知识较低,而环境预期行为和对环境教育的参与态度得分较高。小学生表现出“知”不足而“行”可嘉的特点。而初高中学生则表现出“知”多“行”少的特点。尤其是高中生表现的更为突出。
(3)从相关系数表和总体得分表中可以看出,对于小学生来讲,环境知识比较缺乏,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时,他们的环境道德模式比较符合“知识-态度-行为模式”。而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说,随着环境知识的增加,其他三项反而比小学生的评价值下降。所以可以看出。初高中学生的环境道德模式(也可称环境行为模式)已由“知识-态度-行为模式”转变为“态度-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