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经济取得繁荣发展,高科技呈现飞速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员工权益受到侵害、消费者健康受到威胁。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贪婪追求不断蚕食着企业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尤为严重,如企业恶意拖欠员工工资、矿难屡屡发生、毒奶粉事件、上市公司造假、违法排放工业废弃物等等。这不仅逐渐拉大了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发展前景和经营理念等诸多方面的差距,甚至造成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壁垒,另一方面也给我国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构成了威胁。这不禁引发了全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事件的发生?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是否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其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企业是否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事实上,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本文认为,基于我国国情和现实状况深入探讨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三十年来,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这个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进展,但长期以来,研究结论一直存在着很多的分歧,这就又进一步激发了更多的研究者加入到研究该问题的行列中,使得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据学者调查显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文献的数量在近三十年中翻了几番。这就说明,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势头不减。同时,研究的侧重点也由原先的理论分析为主转为现在的实证研究为主,也就是说,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不断深化。但研究不一致的情况始终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在众多相关的研究者中,中国学者的名字却难觅踪影,同时,以中国企业为背景的社会责任研究也是极为鲜见的。这反映了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尚未进入到国际同类研究的主流中。不过,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改善。随着中国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重视的程度不断加深,以及一系列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论坛的举办,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受到了国际学术界以及相关机构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特殊国情如转型经济和区域差距梯度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情境,这恰好顺应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尚不完善,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顺应这一趋势作的尝试。在国外,企业需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已经达成共识。而在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都狭义地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只是类似捐赠这样的慈善行为,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在我国还未形成一致的认识,在实践中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些大型企业发布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及10年4月的青海玉树大地震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尤其是众多企业及时捐款捐物的行为,不仅提升了公司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带来了甚至超出其广告投入的社会效应,而且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例如,王老吉在赈灾时表现的慷慨,展示出一个具有公德心的公司形象,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受到了市场更多的关注和追捧。而万科的“王十元”却受到完全相反的待遇,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大大受损。两个公司的不同结局,原因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偶然吗?显然不是。可以看出,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关系到公司的发展甚至存亡。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本文之所以选取食品生产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是因为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令人堪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食品作为百姓生活的一大主角,其安全性和健康性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消费者开始由“吃饱”继而关注“吃好”,到如今关注吃得科学并且健康营养,其养生意识不断增强,对摄入的食物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我国食品行业的安全现状却不容乐观。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食物中毒及消费者投诉事件发生,使得国民在挑选食物时有种种疑虑。尤其是在毒奶粉等事件发生后,中国消费者对食品行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机。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全国各省、市、直辖区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数据汇总显示,在消费者对商品的投诉中,对食品的投诉量在2008年和2009年均居第三位,在2010年居第四位。消费者对食品的投诉量占全部投诉的比例在2008年为15.2%,2009年为12.8%,2010年为11.76%。可见,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始终是民生中的重要问题。针对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期望水平与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之间的巨大差距,企业不仅需要在法律约束机制下运营,更需要基于社会伦理的角度将全社会的长期利益纳入经营决策中。基于这种政治、社会和经济背景,本文认为有必要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一探讨。我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参差不齐,有的企业重视对员工的培养,注重环境保护,关注消费者的利益,尽力提供就业机会并乐于慈善事业等等,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存在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这类企业为了追求自身济效益而无视法律、无视消费者的利益,无视对环境带来的破坏,拖欠员工工资等等。那么,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表现比较好的企业其绩效是否优于表现差的企业?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初衷。所以,本文对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就在于可以在一程度上丰富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并且以中国市场环境为研究情境将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对理论的补充。实践意义就在于,通过实证研究来证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可以消除我国企业的顾虑,从而使企业主动的将资源投入到社会责任的建设中。同时,通过统计方法对理论进行验证,还可以发现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条件下,企业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可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投入的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建设的效率。另一方面,我国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质量及安全问题,使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并且采取积极的行动承担社会责任对我国企业来说迫在眉睫,而如何正确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并且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去承担社会责任便是企业所关心的,本文将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样本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企业提供借鉴。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总结,重点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中的运用进行理论梳理,在对55家A股上市食品制造类公司连续4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测评食品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最后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为:食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食品生产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依次为:消费者、员工、供应商及债权人;食品生产企业的绩效会受到企业规模的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