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大量地震、测井、钻井、岩心、地化和古生物资料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中部组合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和沉积微相研究。查明了二级、三级层序和四级层序(高分辨层序中期旋回)关键性界面特征、层序内部构成特征,建立了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三级、四级层序划分方案,深入讨论了三级、四级层序及其内部构成的形成机理。查明了三级、四级层序的空间分布特征,各级层序厚度总体上向从东向西逐渐减薄,从四级层序来说,C5分布范围最为局限,主要分布研究区的东南部。查明了主要层段发育的沉积相、亚相、微相类型及其特征,建立了相标志。研究层段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湖泊、三角洲。湖泊相进一步区分出滨浅湖、湖湾亚相,滨浅湖亚相划分为砂质滩坝、混合滩和泥滩三个微相。湖湾划分为泥质沉积和钙质沉积两种类型。三角洲相区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划分为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两个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河口坝和远砂坝两个微相。并查明了各级层序不同体系域沉积相、亚相、微相的空间展布。三级层序SQqn2及其包含的四级层序各体系域以三角洲和湖泊相共存为特征,自下而上三角洲规模逐渐扩大,三级层序SQqn3的水进域(四级层序C3的高位域和水进域)三角洲相对不发育,湖泊分布范围较广,并形成大量湖湾碳酸盐岩沉积层。三级层序SQqn3的高位域(四级层序C4、C5的高位域和水进域)沉积区逐渐向东退缩,三角洲逐渐向东推进,湖泊相占优势区域逐渐缩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查明了沉积演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建立了沉积模式。西部斜坡青山口组的沉积作用受古地形、湖平面变化、岸线位置和北部物源、齐齐哈尔物源、西部短物源及西南物源影响,形成以三角洲和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泥、钙质混合滩共存的沉积格局。青二三段沉积早中期,湖岸线在西部斜坡主体波动,在物源供应较强时期,三角洲较为发育,在物源供应较弱时期湖湾相对发育;青二三段沉积晚期,湖岸线在西部斜坡东侧波动,物源供应相对较弱,沉积相以小面积的三角洲相为主。以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为前提,分析了地层—岩性圈闭的成因类型,预测了地层—岩性圈闭发育区。发育的地层—岩性圈闭类型主要为砂质滩坝成因的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和砂岩上倾尖灭地层圈闭。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主要发育于研究区的中部和东部,砂岩上倾尖灭地层圈闭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