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染废水的处理是一个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在阐述印染废水的来源、特征及国内外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了用尿素改性制备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的合成反应研究,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了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性能研究。研究表明,实验制备的产品具有优良的脱色性能和CODCr去除性能,制备工艺易于控制,为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絮凝脱色剂。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以双氰胺与甲醛的缩聚反应为主反应,用尿素部分取代双氰胺,制备了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通过实验证明了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用尿素对双氰胺-甲醛缩合物进行改性的方法来降低生产成本是可行的,进行了确定尿素最大取代用量及其制备反应的控制的研究。 (2) 对产品的分子量及其离子类型进行了测定,用红外光谱进行了基团分析,表明实验制备的产品是一种分子链中具有带正电性质基团的低聚物,在水溶液中呈现阳离子聚电解质的特性,产品的物理性质良好,适于在废水处理中应用。 (3) 考察了反应条件的控制、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规律。在对上述因素进行实验条件变化范围的初选的基础上,以对混合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及CODCr,去除效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小时;反应物配比为(双氰胺:尿素):氯化铵:甲醛=(0.714:0.286):0.9:1.4;1~2℃/min的升温速率。对产品的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甲醛的用量和反应的温度。 (4) 以最佳合成条件下制得的产品应用于模拟染料废水的处理中,分别考察了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对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和分散染料废水的脱色性能和CODCr去除性能,寻找出实验产品在上述染料废水处理中的使用特性。 (5) 进行了采用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对实际印染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研究。以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药剂投加量、废水的pH值及与其它药剂的配合使用等工艺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处理后排水的最佳处理效果为残留CODCr值76.1mg/L,色度接近无色,表明实验产品是处理印染废水的一种有效的絮凝脱色 广东工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一#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