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突性言语行为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挑衅话语则是一种典型的冲突类言语行为,可以视为一种蓄意的冒犯言语行为,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征兆(苗宁、杜冰研,2015:169)。本研究将言语挑衅定义为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蓄意运用语言威胁或攻击听话人面子,最终伤害听话人并影响人际关系的言语行为。本研究在Bousfield的不礼貌原则和Spencer-Oatey的关系管理理论框架下,对汉语语境中师生课堂冲突中的教师挑衅话语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从湖北省两所初级中学搜集到的71份课堂录音中选取224段教师挑衅话语为自然语料并将其转写为书面语料,旨在探究师生课堂冲突中教师言语挑衅的实现方式,回应模式及其语用效果。定性研究是对教师言语挑衅的实现方式以及回应方式进行分类和阐释,并分析教师言语挑衅对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影响。定量分析是对教师言语挑衅策略以及教师言语挑衅回应模式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研究发现:第一,Bousfield不礼貌策略中的10种不礼貌策略在语料中有所体现,包括:“挑战(44.53%)”、“批评(16.50%)”、“威胁(7.16%)”、“讽刺(6.36%)”、“打断(4.37%)”、“孤立(1.19%)”、“漠不关心(0.99%)”、“冷落(0.99%)”、“使用不恰当称呼(0.80%)”、“使用禁忌语(0.40%)”。此外,本研究发现了其他4种言语挑衅策略:“负面评价(6.56%)”、“抱怨(4.97%)”、“比较(3.98%)”和“公开他人隐私(1.19%)”。第二,面对言语挑衅,听话人选择非言语回应(84.81%)或选择言语回应(15.19%)。听话人选择前者,表现为保持沉默;听话人选择后者,表现为反击或接受言语挑衅。当听话人选择反击言语挑衅时,主要采用“解释”和“忽略面子攻击”这两种防御性回应策略,形成“攻击-防御”回应模式。因此,Bousfield不礼貌回应模式中的“攻击-攻击”回应模式未在语料中出现。第三,师生课堂冲突中的教师言语挑衅是说话人采取和谐-忽略或和谐-挑战取向,是对听话人面子(face),社会权利与义务(sociality rights and obligations)和交际目的(interactional goals)三个相互关联的人际关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威胁,从而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分析语料,本研究关于师生课堂冲突中教师言语挑衅的实现方式还有以下发现:第一,一种言语挑衅策略的重复使用或与其他言语挑衅策略的结合可以增强言语挑衅的语力。在以上14种言语挑衅策略中,“挑战”最常与其他策略结合,如:“挑战&批评”、“挑战&威胁”、“挑战&负面评价”、“挑战&讽刺”、“挑战&打断”、“挑战&使用不恰当称呼”等。第二,身体挑衅行为作为加强言语挑衅行为语力的方式通常与言语挑衅同时出现。第三,师生课堂冲突中旁观者的反应能加强言语挑衅行为对听话人造成的面子伤害,对理解挑衅话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Bousfield不礼貌框架和Spencer-Oatey关系管理理论框架下探究师生课堂冲突中的教师挑衅话语,是对现有冲突性言语行为研究的补充,可以促进学界对这一不合作语言现象的研究。同时,本研究为研究师生关系提供了语言学视角,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