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一套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而客观科学地评价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状况,以提高运行质量和效果,促进该制度健康稳定地发展,成为这项制度进入全面推广时期后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农民的卫生观念、政策干预和导向以及基础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各地推行的模式、实施的方案也不一致,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的评价指标。另外,与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相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费用补偿、监督管理、受益程度等方面有很多地方实现了突破与创新。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阐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概念,叙述了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沿革,介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模式。其后,对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进行了总体评价,介绍了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并剖析了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运行效果评价的理论研究,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并适当结合专家咨询法,设计出一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本文形成的主要结论如下:1.构建了内蒙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过程和结果,初步选取了26项指标,作为构成初选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并计算了26项指标的数值,然后从基金筹集、基金使用、参合情况、费用负担、卫生资源利用以及受益程度6个方面进行了分组,形成了初选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为了降低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度,提高评价指标的代表性,利用变异系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并适当结合专家咨询法,对初步选定的26项指标进行了筛选,三种方法最终筛选出的指标为7项;这7项指标构成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2.评价指标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为了避免由于检验方法的单一照成检验结果的偏差,同时选取了KMO和巴特利特两种方法进行检验。通过检验,KMO=0.635(大于0.6),给出的相伴概率值为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有人认为是0.01),两种检验方法都说明适宜进行主成分分析。3.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以往的学术研究多数在分析全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重在分析某省(市)试点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专门分析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效果的研究目前还很少。我在这方面作了尝试,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入全面推广时期以后,12个盟市该制度运行的效果。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是不均衡的。4.经济增长是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效果的重要因素。社会医疗保障的发展水平归根结底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经济发展为医疗保障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提供医疗保障所需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还决定了医疗保障的广度和深度。比如,鄂尔多斯市运行效果的排名占居首位,排序情况也是与该市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相吻合的。5.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的过程中,政府承担着主要责任,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定位、基金筹集与分配使用、正确处理农村与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矛盾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的组织、参与、协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