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互联网中的交往作为最快捷的交往形式也已经被大学生广泛接受。大学生的网络交往会对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心理体验都产生影响,其中应对方式和孤独感中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重在探讨网络交往、应对方式和孤独感三者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网络交往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及孤独感量表对西南地区五所高校的8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交往、应对方式及孤独感的现状,并对其两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明确了对大学生网络交往对孤独感产生的影响,旨在了解改善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以及降低大学生孤独感水平的方法,从而为指导大学生上网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的理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率很高,网络交往率也很高。大学生的网络交往水平总分只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网络交往消极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网络交往消极结果、网络交往信息沟通、网络交往情感体验和自我暴露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网络交往的消极结果、网络交往自我暴露和情感体验、网络交往认识、网络交往信息沟通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只在网络交往休闲娱乐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应对方式六个分量表上的均值与中值的对比会发现,大学生的解决问题、求助、幻想三个因子要高于中值,说明大学生这三种应对方式的水平较高;而合理化、退避和自责因子的均值要低于中值,说明大学生这三种应对方式的水平较低。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求助、合理化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责、幻想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退避、合理化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情况较为复杂,男生和女生相比,显示出男生的应对方式比女生更不稳定,有积极和消极并存的趋势,女生更加积极稳定一些。在年级上显示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以积极为主,随着年级的下降,消极的应对方式逐渐减少。在专业上,文史类学生的应对方式更加积极,理工类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艺体类学生因为其情绪方面问题导致应对方式最消极。(3)大学生孤独感水平高于均值,说明大学生孤独感水平普遍比较高。孤独感在专业、性别上存在差异,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孤独感普遍高于女生,艺体类专业学生孤独感最高,理工类次之,文史类最低。(4)大学生网络交往、应对方式、孤独感之间存在两两的显著相关,网络交往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中性的应对方式和孤独感呈正相关。应对方式在网络交往和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参与网络交往的水平高低会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形成,也会有部分通过应对方式会对孤独感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