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舞、歌、辞考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chen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纻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舞蹈,原是三国时期吴地的民间舞,后被采入宫廷,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变得异常精美,从三国到隋唐数百年间盛行不衰。因配合《白纻舞》的表演而产生了《白纻歌》。《白纻舞》在六朝时期还是歌、舞、乐一体,《白纻歌》用于配合《白纻舞》的表演,附属于《白纻舞》。到了唐代,《白纻歌》除了配合舞蹈表演之外,还可脱离《白纻舞》而独立表演和传唱。《白纻歌》在唐代甚是流行,歌《白纻》成为一时风气。据笔者考证,由于燕乐的影响,《白纻歌》在唐代发生了衍变,可能有两个“版本”:“江南《白纻》和“中原《白纻》”。由于《白纻》歌舞的盛行,诗人也热衷于拟制《白纻辞》,咏赞或配合《白纻》歌舞的表演,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宋代以前之辞就有五十多首,甚至在《白纻舞》已经消亡的宋、元、明、清时期,诗人们的创作热情也丝毫不减,时有续作,拟辞数量远远超过《白纻舞》盛行的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可见《白纻辞》已成为一种诗歌类型。唐代以后,《白纻辞》还衍化出新的形式,由咏赞歌舞的乐府诗体衍变成词、曲体。《白纻辞》因歌舞而生,与乐舞关系密切,而咏赞歌舞的乐府歌诗衍变为词、曲体,可见其又关联着诗体的演变,因此,理清《白纻》歌舞与《白纻辞》之间的关系以及《白纻》辞体的发展脉络,从而为研究诗乐之间的关系及诗体的演变提供了一条具体而详实的线索。本文以《白纻》歌、舞和《白纻辞》为研究对象,进行诗、乐、舞的综合研究,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白纻辞》的产生、发展和流变,以此为个案,进而探究诗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诗体的流变脉络。 本文分为引言、上篇、下篇、结语四个部分: 引言:介绍论题的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上篇分两章:第一章,《白纻舞》考论。考证《白纻舞》产生的时间、地域及流传情况,探讨《白纻舞》的初始内涵与吴越之地鸟图腾崇拜的关系,从服饰、舞姿、音乐、演出场合等方面,勾勒《白纻舞》的舞姿舞容及其在六朝和隋唐时期表演的盛况。第二章,《白纻歌》考论。考察《白纻歌》的传唱情况,重点考察《白纻歌》在唐代的传唱盛况及可能存在的两个“版本”,即“江南《白纻》”与“中原《白纻》”,从音乐、辞旨、辞体、成因等方面揭示两个版本的特点、区
其他文献
文化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获得的财富包括物质上、精神上和其他创造才能财富的总和。文化涵盖物质上的文化和精神上的文化,一般物质文化是说我们肉眼能看到的、身体能感触
<正>观射父所云重、黎"绝地天通"的故事,其重心在于讲述巫、觋、祝、宗及天、地、神、民、类物之五官的形成和发展。李零以为:"这一故事的主题是讲职官的起源,特别是史官的起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设计的先决条件,但传统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一般都局限于二维、静态的表达,这种表达描述场地地质空间构造起伏变化的直观性差,不能充分揭示场地地质空
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为中国保险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给中国保险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自1980年恢复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20
道家名医葛钦甫先生发明的葛氏掌针法,是在易经及道家文化的影响下,纳入河图、洛书、太极、八卦、阴阳五行理论,运用天人相应、掌气通神的易医学理论,结合手掌的经络腧穴和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当前,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组成部分。在我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脂蛋白(a)[Lp(a)]单项与联合检测在脑出血(IC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45例ICH组患者、150名健康对照组,用循环酶比色法定量测定血清Hc
六朝的“七体”赋创作十分繁荣。这一时期“七体”赋从思想内容到形式结构等方面与《七发》等汉赋相比较而言,发生了一些有规律可循的变化。选取六朝这一时间段,说明这一时期“
探讨了苹果甘薯复合果粮醋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果粮醋最佳工艺参数,其最佳果粮比为2:1;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16%,发酵温度28℃,酵母接种量10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仓储方式日益不能满足生产和流通的需要,自动化立体仓库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面对成千上万的货格,立体仓库的货位存储优化已成为提高存取效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