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运输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经济在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铁路运能不能有效释放、与公路等运输方式激烈竞争等问题一度制约了我国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因此,测算铁路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探析影响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改进生产率的对策对提升铁路运输效率,完善资源配置和管理制度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横向对比2007-2016年18个铁路局的效率水平,并将铁路局划分为东中西部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的铁路运输生产率,最后根据效率值高低将18个路局分组比较。本文建立BCC模型分析我国铁路运输业静态技术效率及其分解;建立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比较第一、三阶段的结论。论文选取线路里程、员工数、固定资产原值和机车总能耗为投入指标,选取货运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和运输收入为产出指标,人口密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单位面积GDP为环境指标。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之后,三阶段DEA实证结果更加合理可信。BCC模型实证结果表明,2007-2016年,我国铁路运输业综合效率年均值为0.824,规模效率低下制约了综合技术效率的提升。从各路局来看,上海、太原和广州的综合技术效率最大,均达到了 1,综合技术效率较低的路局是青藏、昆明和哈尔滨;从东中西部三个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技术效率大于中部,西部技术效率最低。环境因素对东部地区铁路运输业发展有抑制性影响,对中部和西部地区有积极影响。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结果表明,2007-2016年我国铁路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年均增长3.6%。从各路局来看,仅有沈阳铁路局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增长,其余铁路局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增长。上海和青藏铁路局的全要素生产率最大。从东中西部三个区域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排在最后。近十年的外部经济人口等因素对东部和中部地区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是有利的,而对西部地区是不利的。总体来看我国铁路运输业效率状况良好,但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部分路局的效率较低或全要素生产率较上一年下降;第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日益放缓,应警惕出现负增长的情况。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铁路运输业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措施,包括继续加快铁路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多式联运业务以释放运能、促进区域铁路效率协调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