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亚热带内陆湿地LUCC与景观格局演变规律——以鄱阳湖、东洞庭湖、洪湖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jie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有着复杂的生态景观结构,它功能全面,拥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近年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这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关系。我国的亚热带地区湿地资源较为丰富,针对该区域选取典型的湿地进行LUCC与景观格局的相关研究,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区域的经济发展。  本文的主要内容为:本文以中国亚热带地区的鄱阳湖、东洞庭湖、洪湖这三个内陆湿地为例,借助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的应用,对这三个湿地24年中4个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研究,得到各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及多个景观指数,通过分析景观的时空变化规律,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情况,探讨三个湿地在LUCC和景观格局的相关演化规律和存在的共性,进行三个湿地的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的主要结论为:  (1)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1989-2013年,三个中国亚热带湿地的荷塘/鱼塘面积均呈增加趋势,湖泊、滩涂的面积则处于相互转化过程中,针对居民点而言,鄱阳湖、东洞庭湖的面积逐年增大,洪湖则逐年减小,林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为鄱阳湖湿地减小,东洞庭湖湿地增大。  (2)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来看,三个湿地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湖泊、滩涂的转化最为突出,其次湖泊向荷塘/鱼塘的转移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亚热带内陆湿地土地利用类型的一些演变规律。  (3)从土地利用强度指数来看,三个湿地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的趋势较为明显,说明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开发越来越呈现较为合理的模式。  (4)从土地利用动态度来看,根据每个地类的变化数据可以看出,三个湿地的湖泊、滩涂的动态度变化较为明显;从总的动态度变化来看,前期变化较大,中期变化最小,趋于平稳,后期的变化适中。  (5)从总体景观水平看,三个湿地的聚集度均增大、边界密度均减小,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的趋势较为明显,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强的趋势加剧。  (6)从景观类型的斑块指数来看,三个湿地的未利用地面积及斑块形状的多样化程度减小,而荷塘/鱼塘则是趋于集中成片,林地趋于集中连片的方向发展,草地的斑块形态则呈现规则化发展的趋势。  (7)从相关性的分析数据可知,本文中三个湿地的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景观格局综合指数的相关性差异较大。
其他文献
《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分别出自文学大师鲁迅和莫泊桑之手,两篇小说都以曲折的情节、感人的细节以及深刻的主题蜚声文坛,两篇小说中作者都塑造了“我”这一人物形象,下面从两个方面对“我”这一形象进行比较。  一、两篇小说中的“我”所具有的相似点  (一)都是作为线索人物而出现的。在《孔乙己》中,“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小伙计,”做着“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所以在出入咸亨酒店的各色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增强不仅体现在局地气温的升高,降水量、大气能见度、大气污染物分布及扩散也深受其影响
土地变更调查是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手段,是国家制定有关政策和调整计划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在定位精度方面存在着需要改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作为网络世界支撑点的网站,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旅游业是一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行业,信息贯穿了旅游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