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农村建设已经升级转型进入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阶段,对于农村的建设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生态文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发展原则的同时,《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中还要求农村建设注重乡村味道,保留乡村风貌,且切实符合当地的建设水平和发展需求。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民居建筑的建造方式发生了深层次的转变,同时受到来自城市的意识形态的入侵,现代化的建筑形式深入影响着湘西地区农村房屋的建造,“方盒子”式的建筑形式也开始取代具有地域适应性的传统民居,呈现出“千村一面”的景象。这些忽略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的新建民居往往有着能耗高、成本高、污染大等问题。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也深刻影响着农村民居的演变,蕴含在传统民居中的绿色建造技术和建筑材料逐渐被遗弃和取代,农村民居的演变逐渐朝着违背生态适应性的方向发展。在湘西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上述的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难以从局部的功能或者形式去解决,而应从适应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环境来寻求适宜性的生态解决方式。本文以湘西地区农村民居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民居所处的环境出发,对传统民居蕴含的生态理念和现代的生态设计思想进行分析,根据两者的共同点进行总结提炼,再依据提炼的生态性准则对湘西农村民居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不利的环境影响因素特征。其次,从民居建筑本身入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文献资料查找等方式,对湘西农村民居的空间分布、宅院空间、平面布局以及建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主要的现状特征。然后,从民居的演变历程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民居的演变历程得到启示,再结合层级理论形成适宜于湘西农村民居生态化发展的阶梯递进式生态设计指导思想,以此理论为依据,再借鉴实际生态建筑案例中适宜于湘西农村地区的生态技术,试图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化发展策略。最后,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传统绿色的技术和材料进行适宜性改良。提出以适应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可再生资源的生态设计策略。以更好地贯彻美丽乡村生态文明、自然和谐的建设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