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广东省长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污染治理积重难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环境治理压力日益增大,令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已成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以及协调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背景,论文综合运用了系统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等技术与方法对广东省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了广东省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构建了环境—经济系统发展评价的模型和方法;(3)探讨了在指标体系赋权中,赋权方法的选取;(4)广东省21个市1995—2005年经济、环境以及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分析;(5)广东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通过分析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和结论:(1)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对于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只要条件允许,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是一种较好的赋权策略,赋权结果比单一方法更科学,更合理。(2)从全省范围来看,1995—2005年协调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协调度最高是1996年,最低是2005年,11年内整体协调度下降幅度约0.3。“九五”期间比较平稳,“十五”期间下降趋势较明显。从指标体系领域层分析,经济综合指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1年内上升了一倍;而坏境综合指标11年间变化波动不大,整体呈微弱的下降,因此经济与环境系统整体的协调度变化同经济综合指标变化关系较大。(3)广东省21个市经济与环境11年协调度平均趋势表明:深圳、中山、阳江、云浮、肇庆、河源、惠州7个市经济与环境处于高度协调及以上;协调度最高的是阳江,其次是肇庆、河源,东莞、湛江、茂名、江门、珠海、清远、韶关、梅州、潮州、汕头、揭阳、汕尾等12个市经济与环境处于弱度协调到中度协调之间;广州、佛山两市经济与环境处于中度失调到弱度失调之间。(4)采取重点抓好整体协调,兼顾区域协调平衡的发展原则,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力度,走环境优先和循环经济的道路,同时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机制,促进广东省环境与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