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Trans—Scaphoid Perilunate Dislocation,TSPD)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纳入的对象来自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42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42例TSPD患者分为掌侧入路组(A组)和背侧入路组(B组)。掌侧入路组21例,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23岁~61岁,平均(37.90±11.12)岁;受伤原因:6例为交通事故伤,8例为高处坠落伤,7例为意外跌倒伤;根据患者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分类:新鲜性TSPD 18例,陈旧性TSPD 3例;腕舟骨骨折Mayo分型:腰部骨折14例,远端关节面骨折3例,远端1/3骨折4例;TSPD脱位类型:21例均为背侧脱位,左侧10例,右侧11例;住院时间:8天~26天,平均(11.86±4.28)天。背侧入路组21例,男性20例,女性1例;年龄:17岁~67岁,平均(37.05±13.73)岁;受伤原因:5例为交通事故伤,6例为高处坠落伤,10例为意外跌倒伤;根据患者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分类:新鲜性TSPD 16例,陈旧性TSPD 5例;腕舟骨骨折Mayo分型:腰部骨折15例,远端关节面骨折4例,远端1/3骨折2例;TSPD脱位类型:21例均为背侧脱位,左侧13例,右侧8例;住院时间:7天~25天,平均(12.48±4.87)天。两组患者手术方式采用腕舟骨骨折空心加压埋头螺钉固定,若骨折为陈旧性骨折,术中取患者自体髂骨植骨,脱位的腕骨予以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术中修复损伤的神经、关节囊、韧带。患者纳入指标:(1)经X线片、CT、MRI检查确诊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2)所有舟骨非病理性骨折;(3)一般情况良好,可耐得住手术;(4)患者依从性好,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排除的标准:(1)病理性舟骨骨折;(2)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3)重度骨质疏松;(4)创伤性关节炎;(5)全身多发系统疾病不耐手术治疗。本课题纳入的对象均由同一名主任医师主刀的2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TSPD的回顾性疗效比较。术前比较分析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患者的性别、患肢左右侧、年龄、腕舟骨骨折类型、TSPD脱位类型、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分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腕舟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本课题所有数据选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患者的年龄、骨折愈合时间等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腕功能评分优良率[n(%)]、手术并发症率[n(%)]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注: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对42名TSPD患者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门诊复查并随访至12个月的数据分析,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14.52±9.86)ml,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20.48±14.65)ml,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较背侧入路组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10.88±1.07)周,背侧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11.56±1.03)周,掌侧入路组骨折愈合时间较背侧入组时间短,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入路组住院时间平均(11.86±4.28)天,背侧入路组住院时间平均(12.48±4.87)天,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入路组术前、术后12个月Mayo评分分别(41.43±6.35)分、(89.52±7.89)分,背侧入路组术前、术后12个月Mayo评分分别(43.52±5.64)分、(87.62±8.89)分,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Mayo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6个月Mayo评分,掌侧入路组为(83.57±13.05)分,明显高于背侧入路组(74.05±15.54)分,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术后12个月腕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5.23%和85.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掌侧入路组腕部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背侧入路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掌侧入路组出现1例血管损伤(血管壁划伤破裂)、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率为9.52%;背侧入路组出现2血管损伤(血管壁划伤破裂)、1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率为19.05%。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无论掌侧入路还是背侧入路治疗TSPD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掌侧入路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较背侧入路组早且术后6个月的腕关节Mayo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背侧入路组,掌侧入路治疗TSPD是一种优先选择的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