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选择和自身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调查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意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发现半数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流动意向,而其职业流动意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体因素。性别、年龄、职业技能和职业认同等因素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意向。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的职业流动意向显著强于女性;年轻者的职业流动意向显著强于年长者;缺乏职业技能者的职业流动意向显著强于掌握职业技能者;而职业认同感较低者的职业流动意向更加强烈。第二,家庭因素。家庭背景、婚姻状况等家庭因素也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意向的重要因素。调研发现,家庭背景较差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意向显著强于家庭背景较好的新生代农民工;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意向较弱,呈现出一种职业相对稳定的状态,而未婚的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转换工作。第三,环境因素。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双重影响,对工作场所感到不满意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强烈的职业流动意向,与领导、同事关系不太融洽的新生代农民工跳槽意向明显,其中很少与其他人接触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所处的人际环境较为单纯,因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第四,制度因素。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再分配制度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意向。拥有城市户口、认为就业制度公平或较公平、与城市职工福利差距较小或没有差距的新生代农民工,其职业流动意向明显较弱。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意向受到多方合力影响,因此需要从政府、企业和个体三个层面采取措施,使其职业流动趋向合理化。对此,政府应加强制度改革,减少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流动中遭受到的社会排斥,企业要为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应发展机会,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要努力加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