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和汽油产品升级限制了汽油中烯烃和芳烃的含量,导致成品汽油的辛烷值降低,而烷基化油是汽油池中理想的高辛烷值调和组分。传统工业化装置普遍采用氢氟酸和硫酸作为催化剂,具有毒性大、腐蚀性强、分离困难等缺点。相比之下,固体酸工艺更加安全环保。但固体酸催化剂稳定性较差,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工业应用。孔道内烷烯比(I/O)是制约催化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围绕该问题,本研究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对Beta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和汽油产品升级限制了汽油中烯烃和芳烃的含量,导致成品汽油的辛烷值降低,而烷基化油是汽油池中理想的高辛烷值调和组分。传统工业化装置普遍采用氢氟酸和硫酸作为催化剂,具有毒性大、腐蚀性强、分离困难等缺点。相比之下,固体酸工艺更加安全环保。但固体酸催化剂稳定性较差,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工业应用。孔道内烷烯比(I/O)是制约催化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围绕该问题,本研究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对Beta分子筛催化剂上异丁烷/丁烯的竞争吸附机理进行研究,然后结合计算所得结论对Beta分子筛进行改性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稳定性,为高效烷基化催化剂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首先,本文采用构型偏移巨正则蒙特卡罗(CB-GCMC)方法考察了异丁烷和1-丁烯在不同Si/Al比酸性Beta分子筛上的吸附性能,结果发现,在单组分吸附中,1-丁烯的吸附位点有两种类型,而异丁烷只有一种,吸附量主要受吸附质分子尺寸影响。在双组分竞争吸附中,酸性分子筛中丁烯的含量要远高于异丁烷,并且随Si/Al比的降低,分子筛孔道内I/O比逐渐降低。从孔道内I/O比角度看,Si/Al比的降低不利于催化剂的催化稳定性。因此,在硅铝比较低的条件下,通过表面改性提高孔道内I/O比是提高催化剂稳定性的重要手段。(2)基于I/O比对C4烷基化反应的影响,本文通过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对Beta分子筛外表面进行硅烷化,考察了负载量和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量的增大,催化性能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适度硅烷化可以降低催化剂外表面极性,提高异丁烷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选择性,进而增大孔道内I/O比,减少烯烃在活性中心的聚合,而过度硅烷化会导致堵孔。当OTS-Beta催化剂在硅烷化负载量为5%、反应温度为80°C时,C8选择性达到76.5%,TMP选择性达到58.6%,催化剂稳定性相对于未改性催化剂提高27%。(3)进一步通过硼酸对分子筛进行改性,考察硼酸改性对分子筛结构以及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硼酸改性后催化剂酸性减弱,从而使催化剂表面的极性减小,活性中心烯烃的吸附选择性降低,这样有利于减少烯烃的聚合,延长催化剂的寿命;此外,硼酸改性可以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有利于产物的扩散。BBeta催化剂在硼酸浓度为0.2 mol/L,反应温度为85°C时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C8选择性达到62.1%,TMP选择性达到56.2%,催化剂稳定性相对于未改性催化剂提高27%。
其他文献
<正>课题背景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群体性焦虑主要来自于自身安全感以及社会价值感的缺失,致使其在面对学校内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时,产生了自我怀疑以及焦虑感;这些焦虑感会进一步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群体社交,从而导致了群体性焦虑。为缓解这一问题,学校应该提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切实改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改善与干预,
健康中国背景下,党和政府积极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制定,基本形成了张弛有度、协调有序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体系,但在政策落地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各地高校发展不平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实用性不足、队伍建设亟待强化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建设专业教育团队、改进量化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干预机制等方式,畅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路径。
试验表明PET钛催化剂添加量与催化活性的关系基本为线性关系。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相较锑催化剂要高,钛催化剂在PET熔融聚合过程的活性很高,但在固相聚合过程中催化活性相对略低。缩聚温度、齐聚物COOH含量等因素对钛催化剂催化活性有较大影响。钛催化剂催化活性控制对PET黏度、色度等产品关键质量指标稳定控制有较大影响。
活体消化代谢试验是评定饲料养分生物效价最客观的方法,但费时费工,不适合用作日常检测技术。在有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体外化学分析、仿生消化或近红外光谱(NIRS)建立预测模型,可实现饲料有效养分的快速评价。体外酶法测定谷物消化率的准确度较高,但不宜用来评定农工副产品。NIRS是目前饲料工业最实用的现场评价工具,但定标过程依赖于湿化学分析、预测方程、体内实测值和体外估测值。现有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
化工生产中VOCs排放是污染环境的一大因素,本文通过调研,列举了主要处理VOCs的技术,对各种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考察,并对我国工厂内可行的处理技术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ZSM-5型蜂窝分子筛经氨离子交换除Mg2+、高温水热处理提升硅铝比后,得到疏水性能良好的蜂窝状分子筛,采用氨气程序升温脱附以X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对改性前后样品的晶型、表面酸性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程度改性样品对乙酸乙酯/对二甲苯混合有机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经过氨交换-高温水热处理后的样品由于疏水性能提高,Mg2+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对混合有机物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床层穿透曲线稳
工程实践中Y分子筛在高湿度环境下吸附性能大幅降低,通过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预处理后进行mesoSiO2壳层生长得到Y@mesoSiO2,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接枝到Y@mesoSiO2壳层上,可获得疏水特性优异的Y@mesoSiO2-S核壳分子筛。采用SEM、TEM、XRD、XPS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改性前后Y分子筛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
以F127为介孔模板剂合成了含Ti的ZSM-5沸石分子筛(Si-Al-Ti和Si-Ti)。以甲苯为分子探针,通过动态吸附测试研究了Si-Al(不含Ti的ZSM-5)、Si-Al-Ti和Si-Ti在干气和潮湿气流中的甲苯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动态吸附容量顺序均为Si-Al-Ti> Si-Ti> Si-Al,向ZSM-5沸石分子筛的骨架中引入Ti元素有利于增大接触角,提升疏水性能。在干气条件下,样品的微孔
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中的高发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并称为人类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现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防治的重点之一。目前龋病以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为主要治疗手段。牙本质作为龋病治疗中的主体结构,是无机-有机复合的天然生物组织。在粘接修复过程中,树脂单体与牙本质胶原纤维之间会形成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这一粘接界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决定着龋病修复的治疗效果。树脂-牙本质粘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