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丑并存 庄谐共生—论巴赫金的怪诞丑角理论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sdb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力图把人们对文学的观照从上层的官方视角转向底层的民间视角,重视其民间诙谐文化的重要传统,拓展了诗学研究的新领域.而作为其理论组成部分之一的怪诞丑角理论,主张从民间诙谐文化和狂欢节文化角度对文学中包括怪诞人体、骗子、小丑、傻瓜等在内的丑角式形象进行重新的认知.该文力图从纷繁复杂的狂欢化理论中树立和归纳出这一独特的人物理论:不仅对其特定的对象、来源、分类及特征作以相对清晰的界定,而且总结了怪诞丑角的文本功能,探讨了其美学贡献和其中所蕴涵的丰富而独特的人文内涵.我们认为,这种对狂欢化理论研究的"细化"和"具体化"的尝试和努力对于更深入的理解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怪诞丑角概念的提出和界定、其功能和美学贡献的分析是该文重要的理论创新.
其他文献
对九十年代以来文学界"上海怀旧"现象的解读,是研究当下城市文学的一扇窗口."上海怀旧"不仅是一种追忆的情怀或者流行的题材,而且它也反映了变革中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形态,
作为世界华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美华裔文学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纵观北美华裔文学的发展史,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到值得关
北朝文学从十六国时代到隋朝,经历了荒芜、复苏、繁荣的艰难历程,展示了其质朴,无华的不同于南方诗文欲丽的文学特征。在国家分合南北交融的历史变化中,北方文学长期处于仰望南朝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对生命有着独特的悲剧体验的作家,世俗生活的边缘体验造就了其观照生活的边沿化视野,在“写作之夜”的精神之旅中勘透了存在的虚无本质,揭示了命
叶维廉是一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诗人,同时又是一位在比较诗学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海外学者.长期的理论积淀和创作经验使他逐渐形成以"同异全识"、"互照互识,,为特征的诗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