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治理观念建构的话语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国家治理的研究,学界具有多维视角,并对国家治理进行了多方位的阐释。从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对国家治理基本内涵及路径选择的探讨,特别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学者们多以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为出发点,采取“切片式”的研究方式,对当前背景下的国家治理内涵进行阐释,而鲜有研究从历史的视角出发,对国家治理观念的历史演进、生成模式进行论述,缺乏以时间为线索的纵向研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加深对中国国家治理观念历史和现状的把握,对于更好的指导治理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问题上,话语理论和观念史研究为探讨“国家治理观念”提供了新的建构主义视角。话语理论关注语言使用、权力运作、意识形态等因素间的关联性作用,强调话语的“社会现实建构性”特别是“制度建构作用”,而这一建构过程实际是“观念内涵的传递”,因而话语相关理论可以成为分析公共行政领域政治观念的交互及形成的良好工具。观念史研究则强调研究对象的客体性,即将特定观念作为“总体的客体”,放置在历史发展的一般逻辑中。对于“国家治理观念”,观念史研究的发问方式是“什么是国家治理”,而非“国家治理是什么”,并通过对核心话语的阐释描述国家治理观念本身。基于此,本文回答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国家治理观念的基本形成历程是什么;历史语境是如何通过话语媒介发挥作用影响国家治理观念变迁的。本文以话语理论和观念史研究为基础,构建了“观念—话语—行动”的分析框架,选取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典政策文本作为观念变迁的事实材料,采用Social net网络分析工具进行文本挖掘,探索观念转向的动力,分析实践型、知识型和决策型三种话语的交互作用,呈现出“问题、概念、主题”等话语内在一致性重建的过程,努力对中国治理观念的建构进行内生性解释。在基本形成历程上,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观念经历了酝酿萌芽,发育成熟,基本雏形和权威表述四个阶段;在变迁动力机制上,研究发现话语转向和历史语境分别构成了国家治理观念转向的内外驱动力。为了更好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提出了提升多元主体的参与意愿和能力,构造话语直接交互的公共能量场等相关启发。
其他文献
<正>杨大国主任医师是深圳市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肝病临床工作40余年,长期研究慢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治法,在肝病领域造诣颇高。笔者有幸随侍左右,
本研究对确立宁夏贺兰山东麓原产地葡萄酒质量的感官体系标准,以及对葡萄酒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评价有着重要实用价值。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霞多丽品种果实与干白发酵香气成分,
从我国果品质量的现状入手 ,分析了提高果品质量的形势 ,提出了改进果品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并对生产“绿色果品”应具备的条件和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研究了微孔膜过滤(CMF)系统在红葡萄酒过滤澄清工艺中的适用性。实验采用德国制造的微孔滤膜,测定了过滤膜的工作曲线、比较了不同清洗方式对膜通量的影响,以及过滤前后红葡
Cd Te是一种直接带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其禁带宽度约为1.5e V,与太阳光谱非常匹配,并且具有很高的吸光系数,在可见光范围高达105/cm,是一种理想的光伏半导体材料。近年来,溶
为了探究X射线辐射对小鼠肾组织乳酸脱氢酶(LDH)、Na+-K+ATP酶活性及Caspase-3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对96只成体小鼠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0、1、3、5Gy)进行全身辐射,分别于
文章在Gronroos模型修正的基础上,建立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结合福建永定土楼旅游区案例的调查测评,具体分析提高福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需要优先发展的因素.
本文对开行组合列车和5000t单编列车两方案的比较,以期有助于认识组合列车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为加强车站能力,建议对既有区段站适当改造并提出新配线结构的配置图,以协调点线能力。
黄酮是广泛存在于食物和药物(沙棘、银杏叶、黄芪、蒲黄等)中的一类低分子的天然植物成分,为植物体多酚类的代谢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学功效。黄酮类化合物在治疗冠心病、动脉
当归拈痛汤是方剂学中的常用方,临床用于治疗痛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多种皮肤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曰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因此,对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