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卫星观测与动力模拟综合应用研究 ——以长江口感潮河流水质与潮滩地形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海岸带是陆海界面的动态地貌单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处于快速动态变化之中:一方面,河口海岸带感潮河流受到潮汐等因素的影响,水质要素变化迅速;另一方面,受到河流上游来水来沙、全球气候变化下海平面的变动及人为活动等影响,淤泥质潮滩地形也发生了快速变化,对潮间带地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为提高动态监测精度,本研究将高分辨率卫星观测与水动力模拟相结合,用于河口海岸带感潮河流水质、潮滩地形动态变化分析,以满足海岸带水环境评价及海岸工程安全评估的需求。高空间分辨率的卫星影像能够观测到小尺度的感潮河流,但受光照、天气及重访频率等影响,面临着数据时序连续分布有限,且无法直接观测一些非光敏成分水质参数的难题。针对河流水质的动态监测问题,本研究综合卫星观测时空持续覆盖和水动力水质模型高时间分辨率的优势,分析了黄浦江-感潮河段的水质变化,解决了遥感观测河流水质动态快速变化的不足,获得如下结果和认识:(1)基于地面实测光谱与同步的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叶绿素a浓度数据,利用ACOLITE方法大气校正后的Landsat8/OLI与Sentinel-2/MSI影像对SPM与叶绿素a浓度进行遥感反演建模,并对结果进行K折交叉验证,Landsat8/OLI模型拟合精度R2分别为0.76、0.68,Sentinel-2/MSI模型拟合精度R2分别为0.77、0.63。(2)通过Delft3D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了黄浦江的氨氮(ammonia nitrogen,NH3-N)、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和高锰酸盐指数(potassium permanganate index,CODMn)变化,并与杨浦水厂监测点实测数据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的均方根误差为0.22 m;水质参数DO、NH3-N、CODMn的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3 mg/L、0.16 mg/L、0.27 mg/L。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黄浦江的叶绿素a浓度与DO、NH3-N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CODMn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3)利用叶绿素a浓度与水质参数的相关关系,基于Landsat8/OLI卫星反演了黄浦江的DO、NH3-N、CODMn,发现感潮河段水质参数变化性大,卫星观测与动力模型结合对动态变化的感潮河流水质监测具有很大意义。面对潮滩地形的快速动态变化,遥感技术无法实现高时-空分辨率兼具的监测,高空间分辨率的卫星影像通常具有较低的重访频率(如几天到十几天)且受云层覆盖的影响大,所以无法提供高时间分辨率序列的影像,而重访频率高的卫星影像通常空间分辨率较低。本研究通过高时-空分辨率卫星数据融合技术,结合水动力模型得到影像过境时刻的潮汐水位,获得了潮滩的每日地形高程,实现了潮滩地形的遥感动态监测。通过高分辨率卫星观测与动力模拟的综合应用,解决了潮滩地形动态监测的难点,建立了淤泥质潮滩地形动态监测的新方法,获得如下结果和认识:(1)采用STARFM时空数据融合方法,将GF-1/WFV卫星数据(16 m空间分辨率,重访频率为4天)与地球同步卫星GOCI数据(500 m空间分辨率,重访频率为1小时)融合,空间分辨率为16 m的逐小时影像得以生成。(2)利用BP神经网络监督分类的方法,从时间序列卫星影像中提取出一系列水边线,结合动力模型模拟的潮位信息构建潮间带湿地每日地形高程(digital terrain elevation,DTM)。(3)经同期无人机激光雷达(LiDAR)获取的数字地形高程数据验证,该方法获得的日DTM的均方根误差为0.16 m,未融合的跨一年时间的卫星影像构建的DTM均方根误差为0.27 m,这说明时间分辨率确实对DTM精度产生了影响;在500 m与16 m空间分辨率下提取水边线的实验表明,两者在0.15°的潮滩坡度区域,高程误差约为0.35 m,这说明空间分辨率对DTM精度产生了影响。在崇明东滩的应用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是监测潮间带湿地地形高程高动态变化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作为基因组学重要研究方法,通过患病群体与正常群体的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利用统计分析发现对疾病发生有显著影响的遗传变异位点,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再结合性别、年龄、种族等协变量,利用回归分析研究协变量与显著SNP位点对疾病的共同作用,从而揭示疾病发生的成因。然而在GWAS数据发布中存在两方面的隐私风险,首先,SNP显著性研究的基因型样本数据集以及其检验统计结果,会被匿名公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使得大量的氮、磷污染物进入湖泊、水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大量繁殖,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厌氧消化是藻类处理的经济有效技术之一。但是该技术在我国藻类处理中的应用仍很不充分,主要因为之一是蓝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和胶质,其难以水解。另外,传统以氢为电子载体电子传递(IHT)很难维持系统内的酸性平衡和产甲烷互养代谢的稳定,导致厌氧消化效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手机、电脑等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处于久坐的状态,以此导致的后果就是腰椎疾病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在诊断腰椎疾病时,常常需要专业人员手动标记椎间盘的位置,在图像数据与日俱增的今天,这种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本文研究以较少的人工交互和全自动的方法对T2加权的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MR)腰椎图像进行椎间盘定位
水体氟污染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环境问题,氟离子的高效深度净化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本论文针对目前除氟材料吸附容量较低,尤其中碱性条件下除氟效率较差的现象,利用纳米锆基金属有机框架(UiO-66-NH2)、纳米羟基磷灰石(HAP)为特异性功能吸附剂,并以聚苯乙烯大孔强碱性阴离子树脂(D201)为载体,分别制备树脂基纳米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UiO-66-NH2@D201、树脂基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如今,数字孪生技术作为工业智能化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已经成为了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而数字孪生技术的关键在于实现对不同工业数据集的智慧融合,通过对数据的高效利用,为工业生产管理提供实时、智能的决策优化。数字孪生技术发展至今,在数据采集和存储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数据处理和融合分析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工业数据除了具有数据量大、多样、快速和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外,还具有时序性、强关联性、高耦合性和多源异
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能改善林地土壤质量和林分结构,显著提高森林生产力。密度调控和施肥是森林经营管理中常见的营林措施,具有可控性强、效果明显、技术简单和应用广泛等特点。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笋因其优良的品质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是金佛山方竹适生区广大农户致富增收的重要手段。目前,金佛山方竹产业发展滞后,经营模式依旧为农户自营自采,“重取用,轻管理,整体营林水平不高
互联网的发展让用户可以获取到海量的信息,在面对庞杂的信息时,互联网用户需要从中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而信息超载问题导致用户很难从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这让信息使用效率大幅下降。推荐算法的出现为信息过滤提供了新的思路,算法通过预测目标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帮助用户快速筛选信息,进而提高信息使用效率。现阶段推荐算法应用十分广泛,包括社交媒体、视频音频、电商购物、广告投放等领域,但是针对开源社区
随着有源相控阵天线向着高密度,模块化发展,天线阵面模块与TR射频模块间需要使用大量的射频连接器进行相互连接。可见射频连接器是天线阵面与TR组件间信号传递的桥梁。天线阵面与TR组件间的射频连接器的连接方式为浮动盲插配对,模块间多个射频连接器同时进行浮动盲插,浮动盲插会产生接插误差,从而引起连接失配,最终会影响TR组件与天线阵面间信号的传输。在实际的仿真模型中,往往忽略了射频连接器浮动盲插的影响,从而
伴随着雷达、通信、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的小型化、集成化也越来越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微波滤波器作为通信链路中的核心部件,在抑制信道干扰、降低信号噪声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无线系统体积、重量很大程度上受滤波器、双工器等无源器件影响,在满足电气指标的基础上,实现滤波器、双工器小型化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研究问题。多模技术和消逝模技术都是实现滤波器、双工器等无源器件常规的小型化技术手段。对比目前
近年来,快递数量屡创新高,快递服务行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快递的分拣、运输、配送是快递服务行业的三个重要环节。目前,分拣可以利用机器人实现自动化,运输通过汽车、火车、高铁甚至飞机也有了大量的实践积累。然而,被称为“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快递配送因为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迟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在人口低密度地区,如乡镇尤其是偏远山村,配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出现成本偏高、配送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