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社会以及捐赠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势下,非营利组织想获得更多的资助资源,并且能有效运用资源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需要一套系统的公益模式。本文研究了一个非营利组织-U来公益基金会的公益模式,旨在明确其行业定位,建设一套有效的社会价值创造体系,从而能向社会筹集更多善款,提供好社会需要的公共服务。这对于U来公益基金会建立社会公信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实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在访谈、考察和项目试点的基础上,将理论分析与实例研究相结合,利用商业领域宏观环境分析和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以U来基金会的公益模式为核心研究对象。首先,对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其次,利用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对一家美国公益基金会的公益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为U来基金会公益模式的研究奠定基础。最后,探讨了中国公益市场和美国公益市场的区别,提出U来公益基金会的公益模式。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是非盈利组织的人才资源溃乏,而社会上非常多的志愿者人力资源缺乏专业支持,不能有效服务于非营利组织,两者之间没有专业的服务机构帮助他们匹配需求和供给。(2)美国的公益事业发展较中国成熟,美国已有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专业支持性组织的基金会,将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的需求做了细分,为处在上端的有发展意识能力的非盈利组织提供志愿者人力资源捐赠。这种公益模式非常成功,创造的社会价值是没有该模式时的十倍。这种模式完全可在中国借鉴实施。(3)中国公益市场与美国公益市场的区别是成熟的非盈利组织和志愿者数量都相对少,市场目前不足够大,但潜在的服务对象非常多,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4)U来公益基金会定位于做公益行业的专业支持性组织,但短期内需要为培育服务对象规模做培训和咨询。U来公益基金会的服务对象重点是成熟的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以非营利组织为第一客户,围绕他们的需求匹配具备相应专业能力的志愿者,也为专业志愿者开发志愿者岗位。同时努力与其它非盈组织合作,形成行业配合产业链。  
 本文虽然只是针对U来公益基金会进行的个案分析,但对整个公益行业非营利组织公益模式的制定提供了经验借鉴,对中国公益领域产业链的形成亦具有一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