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环糊精成为超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它是包合效果较好的材料之一,其分子识别和分子有序聚集体的研究对于环糊精化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萘普生是一种毒性低,副作用小的非甾体消炎解热镇痛药,极微溶于水,限制其应用范围。利用β-环糊精的结构特点,将两者制备成萘普生-β-环糊精包合物(Nap-β-CD),可改善萘普生在水中的溶解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采用二维扩散排序核磁共振谱法测定自扩散系数来研究了β-环糊精与萘普生的包合反应,通过测定了在不同温度、水的体积、pH以及离子强度条件下主客体的自扩散系数值,来分析讨论萘普生与β-环糊精包合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萘普生与环糊精的包合反应为自发吸热的熵驱动过程,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萘普生自扩散系数逐渐增加,平衡常数也不断增加;在二甲基亚砜中,包合作用非常弱,随着溶液中水体积的增加,反应平衡常数增加,有利于包合反应的进行;溶液pH值的升高,萘普生的溶解度逐渐增加,平衡常数也逐渐增加,pH达到9时包合作用最强;溶剂离子强度的增加有利于包合反应的进行。然后利用了2D DOSY谱初步论证萘普生已经进入β-环糊精空腔形成包合物。用2D ROESY谱证明客体萘普生分子较深嵌入了β-环糊精空腔中,且萘普生的羧基端位于β-环糊精的大口端的腔外,甲氧基端位于β-环糊精的窄口端,进而确定了空间结合方式以及主客体的结合位点。通过萘普生及其包合物的13C-NMR谱表明甲氧基端碳受到的屏蔽效应更大,可能已经进入到β-环糊精的腔内。由此提出形成包合物时萘普生的甲氧基端只能从β-环糊精的宽口端(仲碳羟基环带)进入β-环糊精内腔,然后从β-环糊精的窄口端伸出,且萘普生的羧基端则位于β-环糊精大口端的腔外。最后,利用弛豫时间T1的变化提出了包合反应动力学过程可能发生的机理,并得到了β-环糊精与萘普生之间形成氢键的交换速率。扩大了核磁共振的在研究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上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