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文化生态的急剧变迁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被侵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尤其是遗产保有地的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1)因此,学校理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场域,担负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进程变缓,这与其缺乏良好的文化支持有关。因此,建立和完善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支持系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的迫切需要。为此,本研究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支撑,对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支持系统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基于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生境困境,阐明了研究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支持系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对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支持系统进行文化生态学诠释,论述了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支持系统的构成、特点与环境的调适以及原生点与归宿。第三部分以重庆市Z小学为研究对象,对该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和Z小学所在社区的居民及“非遗”传承人进行访谈,并深入Z小学展开参与式观察。对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支持系统进行现状调查。调查发现:Z小学得到了制度文化的规范、组织文化的正向引导、社区文化的坚实支柱、传媒文化的主动参与等学校外部文化支持,并通过学校内部物质文化的打造、学校制度文化的规范、课程文化的支撑、教师文化的推动、学生文化的凝聚,业已建立起相对完善与稳定的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支持系统。第四部分以实地调查的资料为依据,对重庆市Z小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支持系统进行问题聚焦。在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外部文化支持系统中存在制度文化结构有待完善、组织责任认知模糊、社区与学校联动较少等问题,而在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内部文化支持系统中则存在“非遗”主题活动家长参与度低、学校特有“非遗”传承相关制度缺位、教师间互动交流不足等问题。第五部分通过理论探讨,针对重庆市Z小学的现存问题,分别提出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外部文化支持系统的功能性优化对策。功能性优化对策的目的在于提升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从而优化整个系统,具体对策有: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法》、多层面发挥传媒的工具属性、建立学校与社区联动机制等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部文化支持系统功能性优化对策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增强“非遗”校本课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更新教师配备与加大教师合作齐头并进等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部文化支持系统功能性优化对策。第六部分为结语,主要为反思本研究的局限及需要深入研究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