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占首位。根据肿瘤组织的浸润深度,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目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方法以经尿道手术治疗为主。有研究报告显示经尿道电切术后约有10-70%病例出现肿瘤复发,其中约20-30%的病例最终会发展成为浸润性膀胱癌。膀胱内灌注治疗是降低膀胱癌复发率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行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多数存在紧张、忧虑及抑郁等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对疾病本身认识不足、对膀胱灌注治疗方案不耐烦、对灌注过程中留置导尿管引起疼痛的恐惧及对化疗药物引起的相关副作用的恐惧。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关于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患者的心理干预相关报道较少,缺乏临床应用的相关证据。本研究将采用心境状态剖图来评价心理干预在膀胱癌患者术后灌注治疗过程中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及减轻疼痛等方面的作用。目的:1.探讨心理干预对非浸润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心理影响的效果,使之成为膀胱癌规范化治疗的一部分。2.探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不同居住地区患者之间的干预效果差异,为临床个体化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选取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的8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3例,对照组44例,有7人失访(实验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4例),最终共有80例患者入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心境状态剖图(POMS)为测量工具,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周后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变。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定干预前后疼痛的变化。结果:1.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OMS评分无显著差别(P>0.05)。心理干预6周后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OMS评分均发生了改善,而实验组干预前后POM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即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发生了明显改善。2.心理干预6周后,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POMS评分(紧张焦虑、抑郁气馁、发怒敌视、精力活动、疲劳迟钝、慌乱迷惑)与干预前评分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地区患者干预前后的评分差异的比较中,城镇居住的患者干预效果高于农村居住患者(P<0.05);在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比较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患者干预后差值的变化高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在5分以上,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疼痛评分下降至2.1±0.9分,而对照组仅下降至3.9±1.3分,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疾病随访时间为12-31个月,平均随访19.6个月,无死亡病例。实验组中有14例复发,复发率为35%,对照组中19例复发,复发率为47.5%,心理干预虽有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的趋势,但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理干预可减轻膀胱内化疗药物灌注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简单、可行、有效的方法。2.心理干预对于城镇患者及文化程度较高患者效果更佳。3.心理干预可减轻膀胱灌注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疼痛。4.心理干预对降低膀胱肿瘤复发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