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形象,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国政府于1991年开始,在每年的两会之后举办中外记者招待会,主要就下一年的工作任务、外交目标和国际形势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而每年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我国总理的精彩语录以及口译员的地道翻译都十分引人关注,受到许多学者的研究和学习。基于目前对记者招待会口译的研究数量有限,且大多从功能目的论、释意理论和文化翻译等角度出发,缺乏一定的创意。本文以Verschueren于1978年提出的语言顺应论为指导理论,以2016年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作为模拟口译实践的材料,探究在口译过程中如何进行选择和顺应,从而将源语言的内容准确地传达给目的语观众。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问题和方法以及论文的框架。第二章阐述政府会议口译的国内研究现状,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口译的作用。第三章对本次口译任务进行说明,根据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指导进行译前准备,如总结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的特点,关键词等,最后结合案例分析译中难点,如专业术语,四字格,俗语等。第四章通过语言顺应论的指导对2016年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的模拟口译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第五章是结论,认为语言顺应论对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口译有一定的指导性,同时分析笔者在口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研究发现,语言顺应论使得译者在充分理解源语的基础上,考虑中外记者的认知习惯,从不同的分析维度(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意识凸显程度)做出相应的选择和顺应。由于时间和认知的局限性,笔者的分析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更全面地结合语言顺应论对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口译策略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