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年开始,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高速增长轨道。2001年至2006年,整个汽车行业销售收入由4253.7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3818.9亿元,利润由204.72亿元增长至430.44亿元,产量由234.2万辆增至728万辆。由于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从2001年开始,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更加注重改善内部运营效率,以提高企业绩效。JIT作为汽车行业内最早采用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方式,在我国汽车行业内也从最初的引入进入到广泛运用的阶段。目前,我国实施JIT的汽车上市公司近15家,涉及汽车行业供应链上下游的零部件供应商、汽车整车制造商等。目前,汽车制造业不仅是中国最早实施JIT的行业,也是目前较为普遍实施JIT的行业。 JIT的实施能够带来一些好处,主要表现为在产品等库存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改进、产品开发周期的缩短、人力资源更大程度的开发等。然而,JIT的实施会带来一些成本与风险:准时采购加大了企业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准时生产要求的零库存也可能造成企业生产线的中断等。至于JIT到底是否能够使企业绩效得到显著性改善,学术界也没有统一定论。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运用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验证JIT的实施是否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性影响。 本研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我国汽车行业JIT实施绩效的现状。以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为主体,以是否实施JIT为分组依据进行数据对比,分别对比已实施企业与未实施企业的绩效(包括运营绩效、财务绩效、存货水平,下同)及绩效变动幅度、企业实施JIT之前与之后的绩效、实施JIT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绩效及绩效变动幅度。结果表明:其一,总体来看,已实施JIT企业的运营绩效要显著地优于未实施企业。其二,已实施JIT的企业在运营绩效上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改进。其三,JIT实施企业在实施后,其运营绩效与财务绩效整体上比实施前都有显著性提高。其四,JIT实施企业中的整车企业在运营绩效、财务绩效上均要显著地好于零部件企业。其五,从JIT实施企业中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在JIT实施前后绩效变动的情况来看,前者在运营绩效、财务绩效上的改进程度总体上要显著地优于后者。 研究成果之二是检验了合理衡量企业实施JIT绩效的指标。综合来说,运营绩效指标都是适用的,财务绩效指标大多也是适用的,而在衡量企业存货水平的指标上,除在产品占资产比重这一指标外,原材料占资产比重与产成品占资产比重指标都难以衡量企业实施JIT后的绩效。 本研究的创新点之一在于考察了某一特定行业的JIT绩效,汽车行业不仅是JIT的起源行业,也是目前实施JIT最为广泛的行业之一;创新点之二是考虑了实施JIT背景下,行业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在库存以及盈利上的差异,探讨了汽车行业内整车企业向零部件企业转移库存压力的现象,并且从供应链的角度提出整车企业应该与零部件企业建立新型的伙伴关系,从而降低供应链上的总成本,而不能一味将存货压力转移至零部件企业。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有:首先,有效的企业样本数量有限。实施JIT的企业只有15家,并且只有3家零部件企业实施了JIT。样本不够大量一方面造成获取足够数据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也可能对统计分析的结果造成影响。其次,使用的统计方法显简单。虽然独立样本T检验与配对样本的T检验能够检验出已实施JIT企业与未实施企业、企业实施前后的绩效等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却并不能够有效度量JIT对于企业绩效有多大的影响程度。鉴于此,未来的研究在于获取更多的样本,使用合理的方法考察JIT以及JIT与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