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积累、动态性与集群发展——台州汽摩配与东莞电脑资讯产业集群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10938154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体现了将演化经济学视角引入产业集群研究的努力。围绕着“产业集群从何而来?如何保持其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在质疑原有几种主导理论缺陷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解释产业集群的内生演化框架。  本文认为,集群内企业在长期演进过程中所累积的技术与组织能力,是企业、集群乃至区域发展的源泉。集群的动态性,即集群能够不断地从内部打破其现有技术与组织结构,以实现创新性的竞争,是集群持续升级和增长的关键动力。集群动态性的内在基础是集群内多样化发展的技术与组织能力,与一个习惯于掌控创新的企业家群体。动态性的外在表现则是创新性企业衍生的数量与速度,并可以以此来衡量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台州汽摩配产业集群与东莞电脑资讯产业集群做了详尽的比较研究。本文首先详细解析了台州汽摩配产业集群的演进历程,从历史上的产业、文化和技能积淀入手,概述了计划经济体制对后来产业集群发展所起的作用。分析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形成的集体企业的组织特征与塑料模具制造能力,在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中被逐渐“遗传”下去,演变为后来的企业间网络与开发汽摩整车的能力。创新性企业的诞生、衍生与演化,使集群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拥有了多样化的组织与技术能力和学会掌控创新的企业家群体,并不断保持着集群的动态性,使集群的技能基础和竞争优势延续下去。  对东莞电脑资讯产业集群的研究,则以东莞籍侨民为切入点,论证东莞为什么走上了一条依靠外部力量发展的道路。早期“三来一补”企业的组织特征,通过“路径依赖”一步步递延,演变成后来的企业组织特征与企业间合作网络。以台资为主导的电脑资讯产业,如何通过“整体移植”的方式在东莞复制自己,本地的“食利者”阶层的生成和对外来者的排斥,使东莞难以形成一个追逐创新的企业家群体。简单的制造与组装技术环节不会带来深度的技术与组织能力的积累,并影响到集群的进一步升级和发展。  最后则对上面两种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作必要的总结,分析它们各自面对的问题,提出比较的结论与相关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个中心论题研究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研究狭义政府中央与地方行政关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从广义政府的视角来研究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
随着1999年高校的全面扩招,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显严峻。扩招使得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略显紧缺。在每个招聘单位追求其“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有一种社会现象值得人们
在国内外教育成本核算都不成熟的情况下,高校依据生均日常支出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导致以此为标准制定的有关教育政策失真,同时会使高校教育成本不合理膨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最低生活保障也从建立阶段进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我们需要认真总结低保制度运行30多年以来的经验,为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定型奠定基础。低保水平
期刊
  本文以培养模式研究为切入点,重点将研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模式,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指出其弊端所在,最终提出完善我国学术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的地区之间,公共权力异化的程度差别也比较明显,落后地区公共权力异化程度较深。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职能主要靠地方政府自身承担的情况下,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压力加大,财政丰欠水平也是导致公共权力异化程度不同的一个可能原因:公共权力设置与监督体制不合理,财政困境必然加剧权力寻租。在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框架内,遏制公权力异化,在加快体制改革务求治本的同时,也必须从财政视角研究解决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制造业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大量应用于制造业,新的生产模式和可持续发展也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本文在对预应力施工技术基本概念和应用价值进行简要概述的前提下,分析了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并重点指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本文以公共政策理论、公平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建国以来军转安置政策资料为素材,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采用实证分析、对比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在总结十多年来从事军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