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体现了将演化经济学视角引入产业集群研究的努力。围绕着“产业集群从何而来?如何保持其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在质疑原有几种主导理论缺陷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解释产业集群的内生演化框架。 本文认为,集群内企业在长期演进过程中所累积的技术与组织能力,是企业、集群乃至区域发展的源泉。集群的动态性,即集群能够不断地从内部打破其现有技术与组织结构,以实现创新性的竞争,是集群持续升级和增长的关键动力。集群动态性的内在基础是集群内多样化发展的技术与组织能力,与一个习惯于掌控创新的企业家群体。动态性的外在表现则是创新性企业衍生的数量与速度,并可以以此来衡量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台州汽摩配产业集群与东莞电脑资讯产业集群做了详尽的比较研究。本文首先详细解析了台州汽摩配产业集群的演进历程,从历史上的产业、文化和技能积淀入手,概述了计划经济体制对后来产业集群发展所起的作用。分析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形成的集体企业的组织特征与塑料模具制造能力,在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中被逐渐“遗传”下去,演变为后来的企业间网络与开发汽摩整车的能力。创新性企业的诞生、衍生与演化,使集群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拥有了多样化的组织与技术能力和学会掌控创新的企业家群体,并不断保持着集群的动态性,使集群的技能基础和竞争优势延续下去。 对东莞电脑资讯产业集群的研究,则以东莞籍侨民为切入点,论证东莞为什么走上了一条依靠外部力量发展的道路。早期“三来一补”企业的组织特征,通过“路径依赖”一步步递延,演变成后来的企业组织特征与企业间合作网络。以台资为主导的电脑资讯产业,如何通过“整体移植”的方式在东莞复制自己,本地的“食利者”阶层的生成和对外来者的排斥,使东莞难以形成一个追逐创新的企业家群体。简单的制造与组装技术环节不会带来深度的技术与组织能力的积累,并影响到集群的进一步升级和发展。 最后则对上面两种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作必要的总结,分析它们各自面对的问题,提出比较的结论与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