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框砌体房屋抗震性能分析及抗侧刚度比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yun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框砌体房屋是指底部为框架或者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形式,上部各层为砌体结构形式的混合结构体系房屋。该类房屋底部房间布置灵活多变,可以营造大空间,主要用于商店、营业厅、餐馆、汽车库等;上部砌体结构由于横墙较多,房屋空间较小,一般用于办公室、住宅、小型旅馆等。由于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造价低、施工方便等优点,其在我国大城市都市村庄、中小城镇临街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结构形式,该类建筑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将作为主要的结构形式被使用。然而,底框砌体房屋属于不同结构形式的竖向组合,上部砌体部分纵横墙较多,抗侧刚度大,下部比较空旷,最终形成了典型的“鸡腿”建筑。这种软首层结构在多次地震中表现不佳,底层和过渡层出现了较大的地震损坏或者倒塌,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进一步研究底框砌体房屋在大震中的地震反应规律,分析其抗震性能,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薄弱层转移机理,提出合适的抗侧刚度比值限值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同时相应研究也可为同类房屋的建造、加固及抗震性能评价提供技术参考。本文在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课题编号:10LJRC186)的支持下,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1)通过梳理底框砌体房屋在汶川、玉树地震中的震害特点,得到了房屋抗震薄弱环节和震害规律。基于震害规律分析,总结出过渡层与底层抗侧刚度比值不合理是震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相应震害提出了抗震对策。(2)依据实例房屋基本尺寸,建立三维整体有限元模型,并采用Block Lanczos法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动力参数和振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沿主轴方向结构纵向刚度弱于横向;沿楼层方向底层振动强烈,表现出“上刚下柔”的不利特性。(3)为评价该类房屋的抗震性能,本文沿结构纵横两向分别进行了大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提取结构的位移反应和裂缝开裂趋势,得出结构底层出现了严重弹塑性变形集中,是结构的薄弱层;上部过渡层砌体窗间墙、窗下墙和横墙下部出现较多开裂,是上部砌体的薄弱环节。(4)为探究过渡层破坏原因,寻求薄弱层转移机理,本文在房屋底层添加抗震墙,建立具有4种不同抗侧刚度比值的底框砌体房屋。通过各模型的模态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得到了添加抗震墙对结构动力参数及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抗震墙后过渡层破坏加重,因此需要对抗侧刚度比值进行相应的限制,防止薄弱层转移至材料强度低、变形能力弱的过渡层。(5)通过不同抗侧刚度比值房屋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依据过渡层与底层层间位移角相对比值等因素,本文对过渡层与底层抗侧刚度下限值做出了建议,该下限值处于我国抗震规范限值之内,具有比较理想的抗震安全性能和实际应用性能。(6)基于各模型的地震反应规律,本文总结了混凝土抗震墙和砖砌体进入非线性阶段时抗侧刚度退化不同步是薄弱层转移的主要原因。同时依据该主要因素和底层实际存在的填充墙,本文提出了弹塑性阶段有效抗侧刚度计算公式,该公式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抗侧刚度比限值等问题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的导入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一堂课程的最初阶段,应该做到快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思绪,把他们的着重点引入到教学的清静当中,这也对一门的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适当的运用电教媒体引入新课程,更是一把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能够很好的激励学生开启探究,引发学生思考,也为一堂成功的教学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从当前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来看,虽然新课改取得了显著变化,但仍存在教师的重视度不够、教师观念未转变、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政治教学;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完全成为考试的奴隶。因此为了顺应社时代发展的需求,开展了由单纯对知识传授向知识技能应用提升,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上来。本人结合我校高中政治教学
上覆硬壳层软土路基作为层状路基中的典型代表,在工程中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近年来高速公路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车流量、载重的不断增大,路基土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破坏,因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