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地震发生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这一观点已经普遍得到证实。现有的研究已经证明暴露于地震应激后使心血管风险因素短暂性升高,如静息心率,甘油三脂(triglyceride, TG)及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 TC)。关于早年经历地震应激对成年后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远期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早年经历地震创伤导致成年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远期影响,以及早年经历地震应激对成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影响的性别差异。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3年5月到10月期间来开滦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开滦职工,选取出生日期在1958年7月1日到1976年7月1日之间(即18岁前经历地震应激)进行随访。共1313人参与本项研究,自制问卷收集被试者地震的相关经历、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育锻炼、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史、家庭收入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评估来自体检中心信息,主要包括静息心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腰围、体质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根据遭受地震情况将被试者分为三组,即对照组:没有经历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地震创伤;暴露组1:经历地震应激,但地震中没有亲人丧失;暴露组2:经历唐山地震应激且地震中有亲人丧失。比较三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以及不同性别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差异。所有结果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两两比较用LSD法)。用百分率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因TG呈偏态分布,经对数转换后再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并分别对男女三组人群一般情况及心血管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包括年龄、饮酒史、家庭收入、吸烟史、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等。以P<0.05(双侧检验)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1总体一般情况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参与本项调查的共1313人,排除调查问卷资料不完整、曾有降血压、降脂降糖药物服用史、窦性心率不齐等,最终本研究共入组1196人纳入统计学分析,其中男841人,女355人。2总体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三组人群静息心率及空腹血糖存在显著性差异。将静息心率和空腹血糖分别以中位数转换为二分类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校正饮酒史、收缩压、体质指数、家庭收入、吸烟史、体育锻炼、HDL-C、高血压家族史等混杂因素。结果显示,暴露组2静息心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暴露组1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存在显著性差异,暴露组2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存在显著性差异。3男性三组人群一般特征分析:随着应激程度的增加,吸烟人数比例增加(对照组63.2%,暴露组1共75.7%,暴露组2共77.0%)。且男性三组人群中,吸烟人数比例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应激程度的增加,三组间饮酒人数比例增加(对照组76.6%,暴露组1共80.0%,暴露组2共83.%),但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4男性三组人群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方差分析:三组人群静息心率、腰围、TC、TG、空腹血糖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人群的LDL-C、舒张压、体质指数、收缩压、HDL-C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静息心率、腰围、TC、TG分别以中位数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后(均以对照组为参照),分别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校正HDL-C、体质指数、收缩压、家庭收入、饮酒史、吸烟史、体育锻炼、高血压家族史等混杂因素。结果显示,暴露组2静息心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暴露组1和2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存在显著性差异;暴露组1和2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存在显著性差异;暴露组1和2与对照组比较,TG和腰围均无显著性差异。5女性的一般情况及心血管风险因素统计分析:三组人群除TC存在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他因素(静息心率、舒张压、收缩压、HDL-C、空腹血糖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体质指数、收缩压、家庭收入、饮酒史、吸烟史等混杂因素后,TC无统计学意义(P>0.05)。6敏感性分析:因曾服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药物史排除的人群纳入再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总体人群中暴露组2静息心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暴露组1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1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人群中暴露组2静息心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暴露组1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1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存在显著性差异;暴露组1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1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人群中暴露组1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2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心血管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纳入这部分人群后,研究结果与排除之前研究结果相一致。结论:1早年遭受地震创伤对成年后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影响较女性明显。2早年经历地震创伤及地震中亲人丧失对男性成年后空腹血糖水平及TC水平存在远期影响。3地震中亲人丧失对男性成年后静息心率存在持续影响。4早年经历地震应激对女性成年后心血管风险因素影响不明显。5早年经历地震应激使男性成年后行为方式发生改变,随着应激严重程度的增加,吸烟及饮酒人数比例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