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建设教育强国,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并实施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意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以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其目标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新模式与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研究生协同培养正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通过综合利用国内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其他科教资源,对研究生进行学术和综合能力培养,目的是培养新时代理论基础雄厚、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进而为建设教育强国打下坚实基础。由于研究生协同培养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复杂系统,如何使各主体充分有效地发挥培养人才的作用是首要问题,这就需要研究该系统的机制,即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创新系统,就参与培养的主体而言,主要涵盖了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使这些主体参与协同的根本驱动力是和谐各主体权、责、利之间的关系。因此,对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进行有效分析,明确各协同主体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充分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协同培养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协同创新、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本文对研究生协同培养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和研究进展,并总结分析了当前研究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梳理研究生教育协同培养机制的相关概念、理论依据及现实基础,以此说明研究生协同培养得以进行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并分析研究生协同培养的主体以及主体在研究生协同培养中应发挥的作用。为了更充分的了解研究生协同培养的现状,分别针对江苏高校与政府协同培养研究生状况、江苏高校与企业协同培养研究生状况、江苏高校与科研院所协同培养研究生状况,编制了3份调查问卷对江苏省部分高校研究生协同培养现状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目前培养的现状、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研究生协同培养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以期提升各主体参与研究生协同培养的动力和活力,进而提高研究生协同培养的质量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