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欣赏外国电影作品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沟通,因此,作为一门新兴领域,电影翻译近年来逐渐兴起。字幕翻译是影视翻译的一种。就研究现状来看,欧洲对字幕翻译的理论研究开展的较为广泛和深入,在翻译策略、翻译规范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和规范;而我国在字幕翻译研究方面则相对滞后。本文尝试使用功能翻译理论的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字幕翻译策略的因素。德国功能翻译学派领袖人物卡塔琳娜·赖斯的文本理论按照主要交际功能将文本分为信息性文本、表达性文本和诱导性文本三大类。信息性文本翻译的首要目的是要保证将源语文本的信息尽可能正确的传递到译语文本中,表达性文本“限于文学作品或诗歌的美学方面”,审美部分补充甚至统治了传意部分;而诱导性文本则是用来引导接受者按照特定的方式做出回应。此外,赖斯还定义了第四种文本——视听文本,并提出:大部分文本应该是同时具有几种功能的复合型文本。根据赖斯的文本理论,电影字幕显然属于视听文本;同时,作为影片的说明性文字,电影字幕又是信息性文本和诱导性文本的综合体。不同的文本对字幕翻译的策略有不同的要求。从费米尔的目的论来分析,电影字幕的翻译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它是为了“尽力传递电影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好的实现电影的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以最大程度的吸引观众”。电影字幕翻译的常规任务是在时空制约之下,最有效的提供给观众能传达导演意图的最关联的信息。而每部电影的具体目的依不同电影而定,又决定字幕翻译的策略。根据赫尔兹—曼塔里的翻译行为理论,字幕翻译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字幕翻译中,应该着重强调导演的作用,导演的意图影响电影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启发译者使用哪种翻译策略,决定字幕最终呈现的样子以及影响整部电影的成功。从功能主义角度剖析电影字幕翻译策略是本文的出发点。了解决定译者翻译策略的各种因素是本文所关注的焦点。将徐静蕾的电影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本文详细阐述了译者以功能主义的主要理论为根本原则来指导其翻译策略选择的过程。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是对电影字幕翻译的概述;第二章奠定全文理论基础,介绍了文本理论、目的论以及翻译行为理论,总结概括了传统翻译理论和功能翻译理论的区别,并提出将功能翻译理论应用于电影字幕翻译研究的可行性;第三章详细探讨了译者在处理个案电影字幕翻译时所采取的主要策略及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