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媒介产业也是体验经济大潮中的重要一员。在如今讲求“内容为王”的媒介竞争环境里,电视媒体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电视内容的竞争,实质也就是电视节目的竞争。在这种市场条件下,电视媒介融合了体验经济的特征,传播角色从传统意义上单一的传播工具转化成一种提供体验的媒介道具,传播内容从具象化的实物产品转变成生产一种叫“体验”的商品。分析体验类电视节目的运作模式,不难发现其严格遵循着“体验收视”的规律:即电视台提供的仅仅只是一个“半成品”的节目,随后必须通过节目参与者的体验行动和观众的参与互动才能完成整个节目的生产。在自己亲历亲为完成产品最终塑造的过程中,节目参与者和观众都获得了一种自身所期待的体验和感受。本文将在这个定义内探讨分析韩国电视节目“体验收视”现象的成因,以近年来在韩国本土取得收视佳绩并同时在中国观众群体中获得极高口碑的一些典型的体验类电视节目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学角度、心理学角度、电视节目本体角度三个方面来进行细致的研究,试图得出“体验收视”现象背后的发展动力。首先,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一方面,体验经济中,整个电视节目所依托的媒介环境发生了改变。媒介人的传播观念从对受众的盲目迎合转到讲求理性控制,他们秉持着“适量满足”的理念进行传播活动,满足受众需求和情感体验的同时,又为受众预留出了未知期待的空间,体验类节目正好符合这样的理念要求;媒介人的传播语态从高亢僵硬的姿态转到采用平等人性的视角,在开放的传播语境和受者渴求无间隙交流心态的共同呼唤下,以平和、亲切、人性化为特征的体验类节目应运而生;传播内容从注重产品本身转到注重消费产品给受众所带去的心灵感受,人们更加重视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愉悦和情感满足,这种消费观念恰恰与体验类节目的核心精神不谋而合;传播对象对节目的干预影响从原来的浅层互动转到可以深层介入节目制作,受众的主体意识逐渐强化,渴求获得主人翁角色的情感体验,体验类节目无疑是这种诉求最好的实现工具。另一方面,体验经济对电视节目的制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体验经济理念制作的电视节目必须以“体验”为向导进行节目创新,才能使节目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才会给观众带去新鲜刺激的感觉;体验类电视节目选题所具备的亲民化、趣味化和差异化的特征,符合了体验经济时代中观众追求真实性、娱性乐和差异性的收视需求;在体验经济大背景下,节目制作者要学会换位思考,重视体验主体的中心地位,要站在为受众制造最美好的体验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因为体验类节目涉及两大体验主体——节目参与者和节目观看者,所以本文对二者的心理需求分别进行了研究。对于节目参与者而言:一方面,体验类节目就好比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中的镜子一般,他们在参与节目的过程中,既完成了自我体验的行为也实现了自我认知的圆满;另一方面,在体验类节目中,节目参与者过亲力亲为的体验行动,获得了一种个性化的心理体验,实现了自我满足后的愉悦;对于节目观看者而言:一是他们在收看电视节目时抱着期待认同的心理,更倾向于选择与自我心理情感相接近的节目,渴求获得与自身心理预期相吻合的情感体验;二是体验类节目中所呈现出来的“虚拟的真实”情境,会让观众无形中产生对比补偿的心理,从而获得不可言喻的优越感和成就感;三是节目观看者在收看电视节目中存在着天然性的“准社会交往”心理,而体验类节目开放互动性的运作模式能够让这种“交往”变得更为深刻真实。第三,从节目本体角度来讲,体验类节目本身所带有的体验属性和具备的体验元素,使得它们能够顺利履行为消费者带去恒久难忘的体验的使命。多重的体验属性具体表现为:精致娱乐的体验追求、细致全面的体验模块和别致重生的体验意义;丰富的体验元素具体表现为:精心巧妙的体验主题、搭建真实的体验剧场和途径多元的体验方式。综上所述,韩国电视荧屏体验类节目的壮大,“体验收视”现象的形成是以上三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