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部分开,并通过其跨膜蛋白执行基本功能。细胞通过膜上蛋白,脂质和糖类等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维持了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为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例如增殖与分化,胞吞与胞吐等提供了保障。然而,由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的复杂性和结构的高度组织化,使得我们无法充分描绘原位环境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原生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对于膜靶向药物筛选和用于药物/疫苗输送的工程纳米颗粒的制备是至关重要的。近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部分开,并通过其跨膜蛋白执行基本功能。细胞通过膜上蛋白,脂质和糖类等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维持了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为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例如增殖与分化,胞吞与胞吐等提供了保障。然而,由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的复杂性和结构的高度组织化,使得我们无法充分描绘原位环境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原生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对于膜靶向药物筛选和用于药物/疫苗输送的工程纳米颗粒的制备是至关重要的。近些年来,随着单分子成像技术和冷冻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以更高的分辨率原位成像了细胞膜的结构,并成像了细胞膜上膜蛋白与其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脂筏等功能微区,除此之外,还通过单颗粒分析解析了从细胞膜上提取的多种膜蛋白的三维结构。然而由于成像技术分辨率的限制,膜结构仍处于模型阶段,复杂的原位细胞膜环境也使得膜蛋白的原位结构解析没有得到解决。为了在原位环境中直观的研究细胞膜和膜蛋白的结构特征以及分析膜蛋白特征和功能的相互关系,我们分别通过冷冻电子断层扫描(Cryo-electrontomography,Cryo-ET)和联用的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和直接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direct 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microscopy,dSTORM)揭示 了原位环境中人的红细胞膜的三维结构和膜蛋白的特征,除此之外,还通过dSTORM分析了组织细胞膜的膜蛋白的特征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cryo-ET直观的观察了人红细胞膜整体的三维结构并分析了膜蛋白的分布和结构特征。我们的结果提供了一个原位细胞膜的全面图像,其中高度密集的膜蛋白主要以半镶嵌的方式分布在脂质双层中,并倾向于形成蛋白簇以执行生理功能或作为细胞骨架的锚点。Cryo-ET数据前所未有的高信噪比使我们能够对小尺寸的膜蛋白进行子断层图平均,并得到了两个分辨率分别为25 A和27 A的跨膜蛋白结构。我们的结果代表了首次通过cryo-ET对细胞膜和膜蛋白进行的原位结构表征。2.我们通过联用的AFM和dSTORM的方法,精确地定位了葡萄糖转运体1(Glut1)和阴离子转运体1(AE1,又称为Band3)在人类红细胞膜的胞质侧的形貌图中的位置。AFM的结果显示,膜蛋白相互聚集,以蛋白岛的形式存在。dSTORM结果显示,Glut1和AE1倾向于在人的红细胞膜上形成蛋白簇,并且这两种蛋白之间存在强烈的共定位。AFM和dSTORM联合观察的结果表明,Glut1和AE1的蛋白簇主要位于形貌图的蛋白岛中,形貌图中的蛋白岛也会发生相互作用,组装成更大的蛋白簇或功能微区。3.利用活细胞共聚焦显微镜和dSTORM研究了葡萄糖对t-SNAREs(SNAP-25,STX-1A)的亚细胞定位和在细胞膜上的空间分布的影响。活细胞共聚焦和dSTORM成像首先发现,在基础葡萄糖浓度条件下,SNAP-25和STX-1A大多以蛋白簇的形式定位在细胞膜上,并且SNAP-25与STX-1A的蛋白簇表现出明显的共定位。此外,我们的数据显示,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增加了 SNAP-25和STX-1A的表达,并提高了 SNAP-25和STX-1A在细胞膜上的聚集程度,而糖毒性严重降低了 SNAP-25和STX-1A在细胞膜上的丰度和聚集程度。此外,我们发现糖毒性对SNAP-25和STX-1 A之间的共定位也有抑制作用,表明它们的相互作用减弱了。我们的工作揭示了葡萄糖在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t-SNAREs功能组织的调节作用,从而对SNAREs调节胰岛素释放的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其他文献
多体相互作用作为凝聚态物理和计算化学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许多物理现象的根源。借助格林函数,Hedin将多体问题转变成一组可以自洽求解的积分-微分方程组(Hedin方程),其中,粒子间相互作用由非厄米且能量依赖的自能来描述。由于数学上的复杂性,Hedin对自能作了最低阶的GW近似处理。考虑到屏蔽效应,GW近似将电子与其附近的介质处理成准粒子。作为计算系统电子激发态性质的一种标准方法,GW近似能对一
为实现更大推力和更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不断对材料的承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斜支板承力框架是航空发动机中重要的大型复杂薄壁整体铸件,在新一代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中的服役温度已达到700℃以上,故最高承温650℃的现役合金K4169面临换代。为满足部件对制造和在更高温度工况服役的要求,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采用低Al+Ti总量和高Ti/Al比的思路,研制出承温750℃的新型镍基铸造高温合金K4750。然而,尽管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不断提高,大型电池组的安全性问题突出,由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造成的火灾事故经常发生。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是一种电池本体温度不可逆快速升高的现象,由内短路和电池内部活性材料相继发生热分解反应的累积热量造成,单体电池热失控造成的影响突破自身边界扩展到周边电池形成热蔓延。影响大型电池系统安全性的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目前科学界和产业界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和广泛,如单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型人群聚集活动越来越频繁,在人群聚集活动中,极易引发人群事件,造成群死群伤。高密度人群事件造成伤亡的原因主要包括挤压伤亡和踩踏事故,而接触力是引起高密度人群复杂流场结构和特殊运动现象并造成伤亡的本质原因,因此本文以高密度人群事件造成伤亡的原因为主线,对高密度人群中不同类型的接触力进行研究。1.针对踩踏事故发生前个体会受到瞬时接触力作用,设计并分别开展单个体
脑图谱依照细胞类型、解剖结构和功能相似性等将人脑划分成不同的子区,是大脑作为高级智能系统的重要体现。脑图谱的精准构建不仅是认识和理解大脑的重要途径,亦是脑部相关疾病机理研究、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的迫切需求,并引导和推动类脑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的脑区划分技术可以
目前,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活性层主要由窄带隙的非富勒烯受体与宽带隙的聚合物给体搭配而成,发展新型窄带隙非富勒烯受体和宽带隙聚合物给体材料是促进有机光伏电池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论文围绕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材料的设计,进行窄带隙非富勒烯受体和宽带隙聚合物给体两个方面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工作。在窄带隙非富勒烯受体方面,通过对构建单元的选择与设计,分别采用引入π桥和端基修饰,对星型和线型两种不同结构特征的受
三聚吲哚是将三个经典电子给体咔唑单元通过共用一个苯环稠并形成的多环芳烃结构单元,它具有比咔唑更强的给电子能力,更大的π共轭平面结构。同时,三聚吲哚还具有较宽的光学带隙,良好的空穴迁移率以及与PEDOT:PSS接近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这些特点使得三聚吲哚不仅可以作为电子给体单元构建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而且可以用于构建电致发光器件的主体材料。然而,目前报道的三聚吲哚类TAD
近年来各种病毒频频爆发,例如2002年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2012年爆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2019年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这些病毒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快速、准确、灵敏的病毒检测可极大地减少其对人类社会的危害。除此之外,癌症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初中时期,学生逐步系统性接触物理知识,并且开始接触物理实验.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实验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获取.然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资源匮乏及缺乏实验探究等多种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提出转变传统观念、联系生活实际、设定拓展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巧用信息技术等多种策略,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针对不同倾向、不同倾角条件下,边坡变形破坏特征不同但缺乏相互对比分析研究的现状,在充分考虑硬岩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配制硬岩相似材料,采用底摩擦试验方法,分析不同倾向、不同倾角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并借助PIVlab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顺倾和反倾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和破坏范围有明显区别。在45°坡度条件下,当顺倾边坡倾角由30°→45°→60°→80°转换时,变形破坏模式由滑移-拉裂→轻微滑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