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但由于文化的介入,其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生老病死,而成为人类表达自己文化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丧葬也已经不再是单纯处理尸体了,而是成为了一种载体,一种受到并反映该时期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载体。而一定历史时期之下人们的思想文化心理以及其价值观念,又必然会反映在他们这一时期的生活方式之中,而民间百姓的日常生活则是这一时期民人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最为生动和丰富之表现形式。而在这其中,在受儒家思想统治之古代,丧葬,尤为重要。因而,考察某一时期之丧葬活动,从被人反复实践却又视而不见、行而不觉的丧俗习惯中,去发现隐蔽的心理行为特征、探讨真实的心里道德状态,继而研究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文化心理以及其价值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丧葬习俗是中国古代礼乐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死者、死亡而展开的一系列行为方式。丧俗的产生、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乃至心理环境密不可分,因而历代王朝的丧葬习俗并不完全一致。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期,因其特殊的社会环境,促成了明朝独特的丧葬习俗,故而与前代有所不同。这种独特的丧俗,对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对清代产生了一定影响。有明一代之丧俗沿革,从元末到明初,直至明代中后期,共有三个历史时期,两次转变。明初变革重在元末丧俗之粗陋,在于政治领域对丧俗之影响,故以官方典章制度规定为主;明中后期丧俗变化,更多的是因为丧俗存在、形成的基础发生了变化,由此而引发丧俗变革,故民间实际之丧俗,以明人所著笔记、小说,兼杂地方志为资料来源。明代丧俗,既有对前代王朝丧葬习俗的继承,但又不是简单继承,而是有其独特之处,这些独特点也是前代所没有的。正是这些特点造就了明王朝独特的丧葬习俗。因明之丧俗所具有的独特特点,故在当时及对后世,均产生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政治、经济方面,更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明代丧葬习俗的沿革、其特点、其形成原因、其影响,可以看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即:一个时期内的某种习俗,是由当时社会、文化、心理环境所造成的,而因为该时期与他时期的不同性所以形成了该时期习俗的独特之处,继而这种独特点又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影响。而在这其中,中心环节是弥漫在整个丧俗中的文化及心理环境,即伦理基础,它们具有更深层次、也更深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