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晶显示LCD具有低压、微功耗、长寿命、无辐射,轻薄等优异特性,已垄断整个显示行业,但LCD无法实现自发光,需要背光模组提供背光源。目前的背光源大部分是用荧光粉材料实现白光,因其色域低,色彩还原性较差,无法满足人们对显示质量的要求。具有光谱可调,半高宽窄、可实现高色域的纳米量子点材料成为很好的替换材料。在侧入式的背光源中,为了实现显示的均匀性,导光板下表面的网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量子点材料和网点结合,不仅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生产制备的技术难度,也能够实现调光的效果。因此对量子点网点微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TracePro光学仿真软件建立背光模组,在导光板的下表面设计均匀分布和错列分布的网点模型,并研究了网点覆盖率对背光源的最大亮度、出光效率和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设定16个LED芯片,并且单个芯片光线的条数设定为40000条时,在不同的网点面积覆盖率下,均匀分布的网点获得的均匀性最高能达到82.9%,当网点面积覆盖率为0.36π%时,获得面光源亮度均齐度较好,其出射光最大亮度为7369.1 cd/m2,出光效率为189.4%,均匀性为82.1%;错列分布的网点与均匀分布的网点获得的背光源性能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整体性能优于均匀分布的网点,同样,当错列分布的网点面积覆盖率为0.36 π%时,获得面光源亮度均齐度较好,其出射光最大亮度为7451.7 cd/m2,出光效率为189.1%,均匀性为85.2%。其次,将量子点和油墨均匀混合,采用丝网印刷的工艺制备单色和混色的背光源,并研究了 LED驱动电流对背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量子点在混合浆料中占7wt%,并且红量子点和绿量子点满足1:12,最终实现了白平衡,得到1931色坐标(0.3308,0.3271),色温为5588k,在100 mA的激发电流下亮度可达4.136×103cd/m2,色域为NTSC的122.4%,通过九点法测试得到R/G混合量子点网点导光板背光源亮度均匀性为81.2%,颜色均匀性为0.017。增大LED工作电流,背光源的色坐标发生微变化,整体来说将量子点和网点的结合得到的背光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再次,研究了喷墨打印工艺参数以及墨水稳定性。结果表明:脉冲的频率为2000 Hz,喷嘴距离基板的高度为1 mm时,喷射液滴的稳定性和液滴在基板的沉积形貌最佳。在量子点墨水的研究中,通过在量子点溶液中加入UV溶液,并同时对基板用UV溶液进行预处理,量子点的咖啡环效应完全消除,量子点网点更加均匀和稳定。最后,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制备了单色和混色背光源,并研究了循环打印次数以及工作电流和工作时间对背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循环喷射的次数,可以改善量子点网点的形貌,但也会使网点的接触面积增大,在侧入式的蓝光LED激发下可获得更高的背光亮度和色坐标。通过理论分析,采用二次打印实现了背光白平衡,其色坐标为(0.3324,0.3081),色域达到105%NTSC,测试得到R/G量子点网点导光板背光源亮度均匀性为71.8%,颜色均匀性为0.058,通过改变驱动电流,导光板背光源的色坐标发生微变化,但色坐标仍然分布在白光的区域内,其红绿蓝三原色的色坐标保持稳定的趋势,中心波长以及色域也不会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说明了喷墨打印制备的R/G量子点网点导光板的电流稳定性强。总之,本文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使用不同的工艺制备了量子点网点微结构,在侧边缘LED的激发作用下得到了不同颜色的背光源。并系统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背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量子点和网点的结合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