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北省坡仓乡宝石村非正规金融的社会学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tml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本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银行商业化改革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整顿使商业化的金融机构逐渐退出了"规模不经济"的农业信用领域,结果造成了正规金融机构的覆盖长期与农户金融需求相脱节的情况,并直接导致了非正规金融的日益活跃.面对这一新情况,对农村社区中非正规金融活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该文在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资源不能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非正规金融可以弥补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留下的真空这一假设下,以河北省易县坡仓乡宝石村为例,结合实证研究方法、以角色为导向的研究方法和人类学研究方法,对社区中农户的金融需求状况、正规金融供给状况和非正规金融供给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对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得出了以下结论:1.宝石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资源主要流向了那些相对富裕的农户,或者拥有较高社会资本的农户,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及其优越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而普通的农户,尤其是那些相对贫困、人力资本不足的农户则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2.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资源供给的不足导致非正规金融成为农户获取贷款资源时的重要替代途径.宝石村非正规金融的活跃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非正规金融是以关系型信用为基础的,在农村,人际关系是农民极为看重的重要资源,农户都很珍惜已经建立起来的情感和信任关系,因此不会轻易的践踏非正规金融的借贷合约;另外一方面,非正规金融具有隐性利息,融入资金的农户普遍会在未来通过为对方提供劳动帮工或者在可能的条件下向对方提供无偿贷款的形式来返还无偿使用对方资金所欠下的"人情债",这种隐性利息在农户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机制的情况下可以使融出资金的农户获得未来的经济安全,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帮助,比正规金融支付的存款利息具有更强的引力.
其他文献
南壮佛教,作为在广西左江流域壮族社区存在的一个民间信仰宗教,具有至少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它源于汉传佛教文化传播到南壮地区时与本地师巫文化的融合,经过几百年的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以迄今为止众多社会学者关于家族企业源于信任问题的研究结论为起点,采用文献研究、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家族企业管理者(企业主)如何"作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
本论文在回顾社会网络理论在西方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概括了它的本土化过程和结果,指出社会关系网络理论是社会网络研究本土化的结果,成为当前农民工研究领域内的主流理论之一.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世纪的大学生与上世纪末相比,早已产生了令人惊异的巨变.特别是在上海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沿海开放城市,物质与精神双重文明都有着极高的发达水平.
自1994年开始,中央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分税制改革。由于财权上收,事权下留,地方民生和公益事业投入严重不足。中央为了贯彻决策意图、破解地方财政瓶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
在城市中处于边缘地位的农民工在参保后,养老保险在工作变动后的接续却存在着较大问题.该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养老保险接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策探讨. 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中小私营企业飞速发展,它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相对而言,中国的中小私营企业还未能引起理论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