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紧凑发展模式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m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时代的到来,中国城市进入了转型期和重构期,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都发生了巨变。如何应对城市人口飞速增长及城市用地规模有限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等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理性的城市发展需要可持续空间发展模式的指引。紧凑城市是1990年代以来西方为遏制郊区化和城市无序蔓延而提出的城市发展模式,一引入中国就备受关注。什么是紧凑城市?为什么当前要引入紧凑城市的发展理念?如何衡量城市的紧凑程度?中国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的紧凑程度如何变化?哪些因素会影响城市紧凑程度及其变化?紧凑城市是否有利于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出于对以上问题的关注,本文从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入手,系统整理和总结紧凑城市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内涵特征。本文以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城市,分析中国城市紧凑程度及其变化,并对影响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探索城市内部各项活动的空间联系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探讨紧凑城市的中国内涵。   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城市发展存在严重的用地.交通,人口空间结构矛盾以及城市化-资源-环境空间矛盾,紧凑城市有利于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2)从城市土地、城市交通、城市地理环境出发寻求对城市紧凑程度进行考量的思路和方法,但城市紧凑程度的判别还需要依据不同的时间和地域进行具体的分析。(3)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空间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紧凑城市理念实施的主要途径。(4)城市用地、城市交通及其内在关联作用是影响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紧凑城市理念作用于城市空间的主要着眼点。(5)城市产业空间、就业空间、居住空间是影响城市空间联系和空间效率的内在因素,紧凑城市理念的实施必须考虑城市活动的内在联系。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未来空间发展思路的理论探讨,对于城市群、都市区、中小城市等的讨论较少,也没有细化紧凑城市理念的实施准则,这些不足有待于更多理论研究和城市实践的充实和完善。
其他文献
《佛说十王经》的宣教需要借助于图像,其宣教图像之中往往使用一系列道具,其中家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南宋陆信忠《十王图》中的家具图像与图式展开研究,发现《十王图
中产阶级化(Gentrification)是西方国家再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城市中心区更新(复兴)的一种社会空间现象,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流动与空间变迁过程,与之伴随的是社区物质条件
采煤机截齿主要作用是将煤从煤壁上切割下来,生产实践中往往很多的原因导致截齿失效,影响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从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对生产实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1982-2014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水量平衡法计算得到的物质平衡与实测物质平衡的关系,并分析了二者在不同时间段表现出的相同和差异所产生的
准确、及时地获取小麦播种面积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对地表信息获取具有宏观性、周期性、经济性、客观性等优势,为小麦播种面积的准确测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
由于器测资料长度限制了人们对气候内在变化机制的进一步了解,借助各种代用资料就成了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树轮资料以其高分辨率、分布广泛、易于获取副本以及可以用
我部“三讲”教育于去年年底顺利结束。回顾全过程,我们感到,要保证“三讲”教育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效果,关键在于部领导班子和成员坚持以认真自觉的态度,做好“三讲”教育
春末夏初的北京街头,花红柳绿,阵阵芳香沁人心脾。宽阔的天安门广场,花坛锦簇,丛丛鲜花怒放;姑娘们鲜艳的花裙子绽开;一只只风筝飞上云天。1998年6月19日下午3时,庄严雄伟的
由于其特珠的地理区位,长期以来,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地理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典型区域。伴随着最近几十年的土地开发活动,黄河三角洲的地表类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为加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开展该地区典型地表类型(植被、不透水面、水体)的提取方法及生态环境评价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多源、多分辨率、多时相遥感数据得到了快速的增长,进而为利用遥感手段开展黄河三角洲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形分析的基础数据。利用DEM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提取出地形地貌特征中的诸多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高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