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脓毒症(sepsis)已成为现今住院病人最大的健康威胁,每年影响数百万人,死亡率在25%以上。业已证实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减退所导致的肠屏障功能障碍在脓毒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在多种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被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和脏器保护功能,但乌司他丁对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如何尚不清楚。
研究目的:
本研究拟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检测乌司他丁干预后脓毒症不同阶段回肠组织学观察、潘氏细胞防御素-5(rat defensin-5,RD-5)和杯状细胞肠三叶因子(trefoil factor family,TFF3)mRNA的表达、回肠黏膜淋巴细胞凋亡和外周血肠源性细菌移位,研究脓毒症时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改变及UTI对其的影响,进一步挖掘其应用潜力,为临床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实验动物
SD大鼠50只(中山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编号2006A064);
1.2实验药物
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公司生产,规格 50,000u/安瓿,粉针剂,药物批号02070806)。
2.研究方法:
2.1 实验分组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预处理组、治疗组及脓毒症组(n=15)。后三组建立脓毒症模型,并根据模型建立后3小时、6小时及12小时再分为3个亚组,每组5只。预处理组于模型建立前2h尾静脉给予UTI 25,000u/Kg,治疗组于模型建立后2h给予UTI 50,000u/Kg,脓毒症组不予任何干预。
2.2模型制作
采取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作脓毒症模型。
2.3检测指标
2.3.1病理光镜观察回肠黏膜改变;
2.3.2 RT-PCR半定量法检测回肠潘氏细胞RD-5和杯状细胞TFF3mRNA的表达;
2.3.3 TUNEL法检测回肠黏膜淋巴细胞的凋亡;
2.3.4 PCR扩增检测全血肠源性细菌(大肠杆菌)DNA。
2.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回肠黏膜病理光镜观察
对照组肠黏膜结构清晰,肠上皮绒毛完整;乌司他丁预处理组黏膜肠上皮绒毛轻微脱落,乳糜管扩张;乌司他丁治疗组黏膜肠上皮脱落、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脓毒症组肠黏膜腺体结构丧失、肠上皮绒毛脱落、固有层水肿、毛细血管出血和溃疡形成。
2.回肠潘氏细胞防御素-5(RD-5)及杯状肠三叶因子(TFF3)mRNA表达
脓毒症组RD-5及TFF3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乌司他丁预处理组和治疗组较脓毒症组相比有显著改善,其中CLP后12小时亚组预处理组与治疗组比较显著提高RD-5和TFF3mRNA的表达(PRD-5=0.0369,PTFF3=0.0296)。
3.回肠黏膜淋巴细胞凋亡
脓毒症组较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乌司他丁治疗组和预处理组较脓毒症组相比凋亡下降(P<0.05),乌司他丁预处理组在12小时亚组与治疗组相比凋亡下降(P=0.0402)。
4.肠源性细菌移位
大肠杆菌DNA在全部脓毒症和大部分(73.33%)乌司他丁治疗组中呈现阳性,在全部乌司他丁预处理组和对照组中均呈阴性。(见图3-6及表3-4)
结论:
1.脓毒症时肠道黏膜免疫功能明显减退;
2.乌司他丁能显著改善脓毒症肠道黏膜免疫力;
3.预先半剂量干预可能较治疗性给药效果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