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卢苏教授的经验方补肾壮骨汤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所导致腰痛症状的临床疗效,并通过监测患者双能X线腰椎(L1~L4)骨密度(BMD)、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ALP)及雌二醇(E2)含量,评价患者腰痛程度及功能障碍指数,分析本方能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整骨代谢及性激素水平从而抑制骨丢失,同时随访受试者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评估方药安全性,探讨补肾壮骨汤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切实依据。 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妇科符合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纳入标准的患者30例,分析多种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并予以补肾壮骨汤煎剂口服。用药3个疗程,即1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双能X线L1~L4椎体骨密度、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积分及临床综合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钙、碱性磷酸酶、雌二醇含量,同时观测患者服药不良反应及肝功能(ALT、AST)及肾功能(BUN、Scr)评价其安全性。 结果:(1)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骨密度测定T值随分娩次数增多而下降,吸烟、无饮用牛奶习惯及缺乏锻炼者较其他患者骨密度低下。 (2)综合疗效分析:总有效率达80.00%,其中临床痊愈0例;显效2例,占6.67%;有效22例,占73.33%;无效6例,占20.00%; (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本方能有效缓解患者因肾精肾气亏虚及肝血不足所导致的腰脊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4)双能X线腰椎(L1~L4)骨密度测定比较:治疗12周前后患者腰椎(L1~L4)骨密度分别为0.642±0.038、0.653±0.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血生化指标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清钙含量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则呈降低趋势,二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雌二醇对照结果发现其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补肾壮骨汤具有改善患者骨代谢状态,提高患者雌激素水平,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形成、相对抑制骨丢失作用; (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经治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 (7)Oswestry功能障碍积分(ODI)比较:治疗后患者行走能力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背疼痛程度以及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久坐、站立、睡眠、社会活动能力较前明显好转,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提物及旅行能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8)安全性判定:30患者服药后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患者耐受情况尚可,复测肝功能(ALT、AST)及肾功能(BUN、Scr)均属正常范围,提示本方安全性良。 结论:吸烟、多次分娩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习惯牛奶摄入和运动有利于骨量增加。补肾壮骨汤可显著缓解绝经期妇女因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腰背疼痛症状,并改善腰背功能,能抑制患者骨吸收,调节骨代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确切。治疗过程中及疗后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